设为首页 手机和ipad版 掌上华声 繁体

偷换稿件抨击教育 中学生,忍够了?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9日,启东市汇龙中学江成博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老师把关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一篇抨击教育制度文章。全校哗然,他为什么要行此出格之举?[详细]

一个孩子的愤怒从何而来

2012-04-12 08:25:43 | 华声在线综合

----------------------------------------------------------------------------------------------------------------------------------------------------

  江成博的牢骚从何处来

  校方称:江成博“言辞激进,满腹牢骚”“只是想出名而已”

  对于江成博“国旗下的讲演”,校方给出的“定论”是言论不当、用词过激,“这孩子太情绪化了,牢骚满腹,完全"变了味"。”有老师甚至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不过,在公共舆论场中他却收获了一边倒的赞扬。有网友表示,“观点不一定全对和考虑的足够周全、成熟,但一个身处应试压力下、并身披光环的学生能有这种勇气和想法已属难得。”并反问校长、老师“你们不感到无地自容吗?”[详细]

  但江成博的牢骚反映出了真问题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所著《大教育论》中曾尖锐地指出,一些学校成了青少年智力的“屠宰场”,每一个青少年恨不得从教室里即刻逃跑,他们在教室里度过了令人沮丧的岁月却所获不多……时光进入21世纪,悲观地讲,我们教育的进步似乎并不大,以至于身处“体制内”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都感叹,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最近一段时间,自杀、烧书、逃学……各种对于教育的微弱反抗、无声呐喊频繁曝出,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相比其他一些或许带有盲从性质的“集体行为”,,江成博这番“个人秀”无疑更具指标意义。[详细]

  他抱怨的,其实就是曾经饱受争议的“县中模式”

  “县中模式”,是一种主要在县级中学实行的,以大量的时间投入为表象,促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全力以赴,通过研究高考,应对高考,以获得高考佳绩为惟一目标的教育管理模式。

  而在“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启东”的口号下,启东被外界克隆最多的、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即所谓的“县中模式”。在这里,多数中学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早上6时左右起床早读,上完一天8节课之后,晚上6时至10时进行由老师“坐堂”的晚自修,并且每个月只放假一天。[详细]

  前世今生话县中

  数年前,曾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县中模式”的讨论

  2004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南京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人。几乎集中了省内最好教育资源的南京,面对“高考之痛”再次降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思。。对此,媒体抛出质疑,向"填鸭式教育出高分"的"县中模式"靠拢,是在向应试教育妥协。这一质疑引发了一场关于南京教育在"县中模式"面前何去何从的论争。[详细]

  最终的事实证明“县中模式”有其存在价值

  争论最终并没有结论,但是南京去外地县中借读的学生却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南京市高考报名的“区报生”(不在学校报名)至少有1000多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把学籍挂在南京后到外地借读的。

  记者从白下区教育局中教科了解到,白下区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到中教科办理手续,到外地借读。特别是新学期开学初,每天到中教科办理到外地借读手续的学生家长就特别多,这部分学生大多去了启东中学、泰州中学等一些苏北名校。[详细]

  如果教育资源分配依然不均,那么“县中模式”将继续存在

  中国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只能通过高考选拔部分所谓的“精英”。江苏省南通市的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在全省遥遥领先,前往取经的考察团要克隆其“县中模式”,中央教育科研机构和媒体的记者却调研其素质教育成果,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教育对高考的屈从。再者,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评估的主要依据就是高考,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依据更是高考。有了这种“一白遮百丑”的评价方式,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压力,很多校长选择的培养方式只能是让孩子“先成才,再成人”。[详细]

  一个孩子的牢骚救不了中国教育

  孩子的抱怨,承担不起太多的期待与重量

  对网友来说,江成博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反抗畸形教育的符号,他们在汇龙中学贴吧里,在微博上支持这个孩子,认为他是一个人才;但江成博自己是否愿意成为这种符号?尽管他自己没有说,但是在汇龙中学的贴吧中,一条据说是江父的短信似乎给出了答案:“我是小江的父亲,感谢您对我儿子的关注,发信息您主要是你在帖子中提出的要采访的想法,我和我儿子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都想能安安静静的学习和生活,不想接受什么采访,我们现在都很好,同时也祝您学业有成。免回。”[详细]

  教育功利化何以救赎?

  从根本上说,中学生讨伐教育现状是对当下教育“目中无人”的嘲弄。当前教育模式之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为了应试,只重知识的灌输,轻视能力的转化,层层加重学生负担,摧残学生身心健康,而“目中无人”的应试教育,不仅制造了大量差生,也使大多数学生受到终生难以抚平的心灵伤害,由此出现对教育现状批判的现象,恐怕是迟早的事情吧?

  中学生批判教育制度不仅是教育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就笔者的观点,惟有抛弃教育价值观的功利化取向,才能实现救赎。教育价值观是各种教育思想的起点,是一种对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一般看法,犹如无形的紧箍咒,自动规范着人们的教育选择。只有站在反思教育价值观的高度,落实到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问题上,让教育价值观去功利化,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功利化问题。并且,即使这个学生不批判,迟早也会让其他学生来批判之。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