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霾治污 路在何方?

十面“霾”伏,无处可逃,治理雾霾已时不我待。

2013-12-09 第462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雾霾也是社会治理不力、不合理而结下的一枚苦果。而治理雾霾,真正考验的不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是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政府作为、企业责任、公民参与、社会协作等等,无疑都是一场高要求的“大考”。

我国近半国土现雾霾天气 104城市重度污染

最近一周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气象台预计,从昨夜到今晨,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昨天夜间,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局地可达6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截至昨天上午,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3天发布霾橙色预警。与以往北方持续雾霾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在这场雾霾中首当其冲。从地域分布来看,除华北以外,整个华东地区都受到影响。据此前环保部数据显示,全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详细]

抗霾治污 任重道远

与雾霾的较量或许刚刚开始

虽然雾霾对于国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许多人的感觉中,雾霾天气似乎还只是偶然“发作”,以及只在少数地区“发作”。然而如今看来,或许我们有必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长期与霾共存。从世界一些发达城市曾经的雾霾作战史来看,与雾霾作战的过程很可能是漫长的。中国的情况当然不能同等类比,但参看这些既有的雾霾污染史和治理史,至少可以提醒我们不应掉以轻心,不要低估现实形势可能的严峻程度。[详细]

雾霾发出的“红色警戒”

弥漫在大地上的沉沉雾霾,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发出的红色警戒。按专家解释,雾霾天气是由于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空气湿度相对饱和以及南方长时间的“静稳天气”等因素所致。但面对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雾霾天气,这种解释显得有些苍白。有人提出,雾霾天气是由于我国汽车超常规发展所致。目前全国有近8000万私家车保有量,汽车尾气排放无疑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还有人指责农民擅自焚烧麦秸秆、中国烟民数量太多,甚至饮食习惯等等。应该说,这些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显然不是真理的全部。[详细]

抗霾治污 匹夫有责

莫鼓吹政府与民间的治霾对立

出了这么严重的雾霾,民间有些怨气很正常。有人在微博上撒气更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有一个理还是必须讲清楚的:治霾绝不可能仅靠政府的单打独斗,它注定是中国全社会的共同战斗。当前的“落后产能”既是污染的元凶之一,也是现代化过程的承载者。今天要淘汰、更新它们,既需要政府的决心和推动,也需要全社会对转变就业途径和挣钱方式的配合、摸索。在全世界,环保都是全体社会成员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业。政府对环境形势的判断准确和治理行动坚决,确实非常重要。过去中国各级政府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显然不能打高分。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社会可以把治理雾霾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政府。[详细]

“重典治霾”需要全社会合力而为

首先来说,国家如此强调的“重典治霾”,当然应该给出较为清晰的治理路径。起码来说,笼罩中国天空这么多年,这么浓厚的阴霾污秽,究竟来自哪里、由谁产生、重点责任在谁的头上,应该有个相对明确的指向范围。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期望生活在蓝天白云下的中国公民,都应全力支持国家以“重典”方式治理雾霾这种“会呼吸的痛”;这也正如在祭出可以治标的“重典”之后,民众或更希望与其对生出的雾霾拳打脚踢,不如多花力气预防新生雾霾的出现,从根本上铲除雾霾的滋生源头。[详细]

抗霾治污 路在何方

雾霾连片“抢头条” 治理应超越单干

这几年,雾霾虽然年年造访,也年年见诸报端“抢头条”,但是此次雾霾的范围之大、“战线”之长,大半个中国都在“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实属罕见。其实,“治霾无功”除了决心不够、法律无力、GDP崇拜之外,弊端还在于目前各地的“单兵突进”。雾霾凭风而行,只有一城一地的公务车停驶、排污企业停产、渣土车禁上路显然不够,例如北京、天津、河北属同一气候带,大气污染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联动”特征,京城雾霾从何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经过研究,就得出了“北京的车,天津的油,河北的煤”这一颇具“区域特色”的结论。[详细]

“霾之祸”警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致中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原因,除最近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外,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影响较大。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致中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原因,除最近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外,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影响较大。来自环境的警告正在倒逼中国改变发展方式,尤其是令人“无处可逃”的雾霾天气更让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迫在眉睫。事实上,包括上海、北京等很多城市都实施了“限污”措施。分析人士认为,雾霾当道,“限”字当头固然重要但不足够,必须下决心让清洁能源代替传统高污染能源方能根治。[详细]

应做好治霾应急机制

这么高级别的预警尚属首次,相关的应急机制更存在不少薄弱甚至空白点。比如,面对严重雾霾天,有的学校自己查询相关信息决定停止户外活动,有的学校则仍让老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做操玩耍;有的城市临时停驶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有的城市则“动作迟缓”甚至没有反应。一些人还注意到,同样是雾霾监测和预警,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通报信息内容又有区别,客观上也容易形成新的疑惑。常态化的雾霾污染,很大程度上是“人祸”,但根治还需要时间,而提高城市在雾霾污染下的应急管理水平,则刻不容缓。[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