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聂英玲主任的诊间正坐着一个小伙子,他的声音里面全是焦虑:肛肠脓肿实在太疼了,但是我的血糖指标又居高不下,又怕术后愈合不好,一直迟迟不敢手术。
胡先生是长沙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3年前体检确诊糖尿病。
"总觉得年轻扛得住,降糖药想起来就吃,就更别谈控制饮食了。今年5月初,我突然感觉肛门周围灼痛,起初以为是"上火",也没有在意。”胡先生说道。
3天后,肛周肿痛迅速扩散,从硬币大小肿成拳头大的硬块,连穿内裤都磨得生疼。"上厕所像受刑,擦屁股碰一下就疼出冷汗,还发了低烧。"胡先生这才惴惴不安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糖尿病治肛,‘控糖+抗感染+愈合’三重关"
接诊时,聂英玲主任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先调阅了胡先生的病历:"糖尿病本身不是手术绝对禁忌,但确实是‘高危因素’。"她逐一分析难点:
感染风险高: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弱,细菌易繁殖,脓肿可能从局部感染扩散成全身败血症;
伤口难愈合:高血糖会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供差,传统手术的大创面容易"久不收口";
控糖与手术的矛盾:手术应激会升高血糖,而血糖波动又会延缓愈合,需要精准平衡。
"但我们有办法。"聂英玲主任的话让胡明吃下定心丸——肛肠科联合内分泌科、麻醉科组成多学科团队,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胡先生的治疗,从入院当天就开始了"精准控糖":内分泌科医生为他调整降糖方案,改用胰岛素泵动态调控血糖(空腹稳定在6.0-7.0mmol/L,餐后在7.8-10.0mmol/L);护士每天监测7次血糖(三餐前后+睡前)。
血糖控制达标后,麻醉科医生采用"椎管内麻醉+局部神经阻滞"方案,既保证术中无痛,又避免全身麻醉对血糖的波动影响。以聂英玲主任为首的肛肠科团队则为胡先生设计了"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微创术式——这是针对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的经典术式,既能彻底清除感染源,又最大限度保留肛门功能。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胡先生感觉较好。
5天后,胡先生顺利出院。不仅解决了肛周问题,更让他惊喜的是,血糖也因术后饮食控制和运动调整,比入院前更稳定了。
"以前总觉得糖尿病治什么病都得‘将就’,这次才知道,专业医院能把‘难点’变成‘亮点’。"胡先生总结道,"多学科联合诊疗、精准控糖、微创+精细护理——这才是糖尿病患者治肛的正确打开方式。"
(通讯员 王珍)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