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伟业兴,民族复兴势如虹。”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响应号召,深入了解涟源市茅塘镇红色文化传承、耕地保护及普通话推广等情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涟源育梦·沁爱乡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2日前往涟源市茅塘镇道童村开展“三下乡”调研活动,先后走进了茅塘镇政府与抗美援朝老兵家中,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心灵感悟发展。
实践团成员参观道童古井
实践出真知,脚步丈量乡村实况
上午,实践团首先抵达涟源市茅塘镇道童村村委会,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展开座谈交流。后抵达茅塘镇政府,受到镇党委委员晏尧书记的热情接待。座谈会上,晏书记就当地教文宣传等工作进行介绍,并协助联系退役军人服务站、自然资源所等相关人员,为实践团答疑解惑。
实践团了解到了茅塘镇在红色历史、耕地保护、普通话推广方面工作的开展状况。据了解,茅塘镇目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仅2位,其中刘机初老先生仍能交流,是当地重点关怀对象。
通过交谈,实践团成员意识到茅塘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成员们深感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也更加坚定了通过调研为道童村寻找新发展机遇的决心。
数据明方向,思考深化实践价值
为确保后续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实践团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计划开展调研问卷设计与访谈提纲,提升调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考虑到道童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留守村民以老年人为主,后续调研将以面对面访谈为主要形式,辅以少量纸质问卷,采取逐户走访的方式,全面收集村民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建议。实践团认为,只有充分挖掘当地潜在优势,才能找到契合道童村的发展新方向。
访谈悟思想,交流感悟红色精神
为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在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抗美援朝老兵刘机初老先生家中。虽年事已高、记忆模糊,但谈及战场经历,老先生眼神骤然明亮,用方言讲述 “拿着枪往前冲,一个人也要往前冲” 的战斗故事,并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徽章。实践团成员为老先生佩戴纪念徽章并合影,离别时老先生坚持送至门口,其英勇无畏的精神令成员们深受触动。
实践团成员采访抗美援朝老兵刘机初老先生
此次调研突破单向探访模式,调研过程中村、镇两级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持续帮助。实践团深刻意识到红色精神传承迫在眉睫,后续,实践团计划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长期合作,采集老兵口述史料建立档案库;总结耕地保护的“茅塘模式”;设计针对性推普方案等。形成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通讯员 薛喆茜 付西羽 路童童 向往)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