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4日讯(通讯员 张明)为了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7月10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湖南岗站专家服务团齐聚衡阳,开展技术交流和指导。
在梅花科研示范基地,国家水稻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刘龙生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正在进行示范的“双季稻病虫害‘三防两控’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机插水稻预制育秧技术”、“机插双季稻精准条播育秧丰产栽培技术”、“两迁害虫监测预警技术”、“稻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稻田抗药性杂草“早控-促发”治理技术”、“诱抗剂与化学药剂协同拌种控虫技术”,以及稻田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等多项绿色、轻简、高效、实用技术。
特别是,长江中游稻区高产栽培岗位科学家黄敏教授与衡阳农科院联合开展的“机插水稻预制育秧技术”,具有减少用种量、提升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水稻种植效益等特点,具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我们的预制秧是通过流水线将种子压在岩棉槽中,不需要添加育秧基质,简单,轻便,育出来的机插秧不仅秧苗茎秆粗壮、根系好,而且每盘秧苗重量远低于使用基质育秧和使用泥浆育秧的重量”,黄敏教授向专家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答。
近年来,衡阳农科院坚持以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为宗旨,加快绿色、轻简、高效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涵盖了绿色植保、高效栽培、稻田土壤修复、稻田生态种养等多个专业内容,为衡阳市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