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非遗传承:非遗数字化记录学术 培训班圆满举办

2025-07-11 15:2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在“用光影记录非遗 让世界看见湖湘”第二届湖南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月活动期间,为进一步推动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的创新发展,7月8日至9日,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功举办了非遗数字化记录学术培训班。本次培训邀请国家图书馆专家授课,组织实地调研与分享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非遗数字化保护培育专业人才。

作为展映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培训班吸引了来自高校、博物院、电视台等单位的教授、研究员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参与,学员专业背景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非遗领域。

数字成果展示,非遗保护迈入新时代

活动伊始,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中心主任叶伟平发表致辞,重点介绍了湖南省在非遗数字化记录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数字引擎作用,让非遗“活”在当下、“火”在民间,并对学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投身非遗记录实践;二是深化科技融合,构建非遗数字传播新生态;三是完善协同机制,凝聚保护传承合力。

理论与实操并重,解锁非遗传承密码

培训授课环节,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田苗,副研究馆员范瑞婷先后进行专题授课。

范瑞婷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操作指南>解析》为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学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技术指导。田苗以《国的眼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回顾》为题,运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学员回顾了十年非遗记录工作的历程与感人故事。

深入实地调研,见证非遗现代传承

7月8日下午,学员们来到长沙市东茅街茶馆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非遗项目在现代场所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现场观摩非遗展演与湖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优秀成果展映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

舞台上,湖南省湘剧院青年演员以婉转唱腔和传神表演展现传统戏曲艺术精髓;长沙弹词表演家手持月琴,用地道方言演绎,尽显曲艺独特韵味;木偶戏艺人的十指操控间,赋予木偶鲜活生命力,演绎人间百态。优秀记录成果展映的光影交错间,湖湘非遗的多彩记忆徐徐展开,生动呈现了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传承带来的广阔前景。

聚焦保护传承,共话非遗发展新趋势

7月9日,在省文化馆召开了以“从抢救性记录到创新性传播:非遗记录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主题的学术分享交流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非遗保护经验,探讨非遗保护体系构建、实际操作难题及数字化时代非遗传播路径,思想碰撞迸发出智慧火花,为本次培训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为期一天半的培训中,学员们热情参与,学习氛围浓厚。活动结束后,一位参训专家表示:“此次对非遗数字化记录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字化记录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文化工作。只有深入理解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核,才能创作出具有灵魂的、打动人心的作品。”

此次培训显著提升了学员在非遗数字化记录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有效加强了非遗中心与专家队伍之间的沟通协作意识。今后,参训专家们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讲好湖南故事,推动湖南非遗在数字时代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