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夏日阳光柔和地洒在保靖县阳朝乡的土地上,吉首大学“码上彩虹”社会实践调研队志愿者怀揣对乡村老人的深切关怀,走进阳朝乡敬老院,以真挚的陪伴和倾听,为乡村老人带来青春的温暖与力量。
阳朝乡敬老院的22张床位,承载着22位50岁以上老人的晚年时光。69岁的石朝云爷爷因腰椎旧伤在此颐养天年,年轻时他凭借精湛的电器维修技艺,足迹遍布广东、贵州,闯荡出一片天地。77岁的退伍老兵彭善明,眼中常闪烁着对军营岁月的珍视,那些热血青春的记忆在他口中依然鲜活。还有几位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将此地视为温暖的港湾。院内的4名工作人员以无私的坚守诠释责任,院长房东艳自2015年加入,2019年起担任院长,她常言:“老人们如同家中长辈,需以真心相待。”这句话,成为敬老院温情的指引。
志愿者们携水果、牛奶等慰问品而来,迅速投入行动:有的细心擦拭门窗、整理床铺,为老人营造整洁舒适的居所;有的清扫庭院落叶,让小院焕发清新气息;还有的搬来木椅,与老人们围坐一堂,开启一段段温馨的对话。
交谈中,老人们逐渐敞开心扉。院长房东艳轻声诉说:“盛夏酷热,院里22位老人靠3台电风扇纳凉,夜晚需扇至深夜。”志愿者们注意到,许多老人的蒲扇已磨出毛边,有人指着角落的旧风扇说道:“转起来嗡嗡作响,却聊胜于无。”当谈及想观看军旅题材影片时,老人欣慰地说:“院里有电视,大家聚在一起看,热闹非凡。”这些朴实的期盼,如同种子般被志愿者一一记录,期待未来生根发芽。
离别之际,志愿者们为每位老人拍摄了照片。工作人员王章萍阿姨感慨:“这些照片洗出来,贴在屋里能为生活增添几分生气。”老人们紧握志愿者的手,叮嘱道:“下次再来,带本相册,让我们看看外面的新世界。”那紧握的双手,传递着依依不舍与深切期盼。
此次走访是“码上彩虹”团队乡村养老调研的重要一环。志愿者们计划将照片洗印后送回敬老院,并深入梳理老人的需求,整理成详实的调研报告,提交当地部门,特别聚焦防暑设备的短缺问题,力求让老人的心声被更多人听见、重视。正如房东艳院长所言:“孩子们来陪陪、听听故事,老人们心里便觉温暖。”这份青春的关怀,在敬老院的夏日里晕染出无尽温情,也为“码上彩虹”团队的社会实践增添了厚重的意义。他们用行动书写担当,用真情点亮乡村老人的晚年时光。(通讯员 蔡颖 何剑)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