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高温预警频发。儿童作为热射病的高危人群,一旦中暑,病情进展迅猛,甚至危及生命!到底该如何科学防暑?哪些降温方式又暗藏风险?今天就为家长们送上这份"儿童防暑降温全攻略"!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医生提醒,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出汗效率低,同等高温下比成人更易中暑,热射病(重症中暑)死亡率可达50%!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危险信号自查(儿童热射病3阶段)
先兆中暑:脸通红、烦躁哭闹、大量出汗、口渴乏力
轻度中暑:体温>38℃、头晕恶心、皮肤湿冷、动作不协调
热射病:体温>40℃、无汗干燥、抽搐昏迷、意识模糊
特别提醒:婴幼儿不会表达不适,若出现拒奶、嗜睡、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
5大防暑误区
误区1:车内开空调就安全?
真相:密闭车内温度10分钟可飙升20℃,即便开空调也可能因怠速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家长记住,千万不要单独留孩子在车内!下车时养成"回头看座位"的习惯。
误区2:穿得越少越凉快?
真相:暴晒下裸露皮肤更易被紫外线灼伤,轻薄棉质长袖衣裤反而能阻隔热辐射。
误区3:天气太热,冰镇饮料随便喝?
真相:突然大量冷饮会刺激胃肠痉挛,建议饮用20-25℃的淡盐水或绿豆汤。
误区4:出汗后立刻冲凉?
真相:骤冷会导致毛孔闭合、散热困难,应先擦干汗水,待体温稍降后再洗温水澡。
误区5:空调直吹才解暑?
真相:空调风直吹易引发"小儿空调病",表现为流涕、腹泻、面瘫 (空调使用守则:温度设定26-28℃;出风口朝上+风速调至自动;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
家长关心的5个高频问题
Q1:能通过摸手脚判断孩子体温吗?
错!末梢循环差时手脚可能发凉,应测量腋温或耳温
Q2:退烧药能治热射病吗?
不能!热射病需物理降温+静脉补液,自行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Q3:藿香正气水能预防中暑?
含酒精可能加重脱水,儿童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合剂
Q4:发烧和热射病如何区分?
关键看环境暴露史!无感染症状+高温环境暴露=高度疑似热射病
Q5:既往中暑过的孩子更易复发?
是的!这类儿童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耐热训练(如早晚适度散步)
(通讯员 曹晗)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