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肖小丁
当你走进洞口县月溪国有林场的龙坪山森林康养基地,看到昔日的荒僻林区如今成为游客如织的国家3A级景区,听到老乡们讲述“太空舱民宿”带来的致富故事,深刻体会到,作风建设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这种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惠民福祉的实干中。月溪林场以创新实践为镜鉴,在推进县域“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服务“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征程中锤炼党性、砥砺初心。
一、信念如磐,在荒山变金山的绿色实践中淬炼忠诚
月溪林场的蜕变,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这座位于雪峰山脉深处的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11.6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95%,却曾因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而长期沉寂。近年来,在县委打造“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引领下,林场职工以革命性的信念突破思维桎梏,将“砍树卖木”的传统模式转向“看树成景”的生态开发。他们顶着质疑声,投入2000余万元,在海拔1341米的龙坪山巅建起森林康养基地,让湖南省最大的高山湿地水杉林从“养在深闺”变为“网红打卡地”。
这份坚守与转型,深刻启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是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正如林场党支部书记在动员会上所言:“不把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发展好,就是辜负了林区人民的期待!” 他们组织技术骨干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具体规划;他们带头扎进工地,在严寒酷暑中推进项目建设,用实际行动破除“高山搞旅游是异想天开”的消极论调。今日的龙坪山,五大功能区错落有致,红军长征路、湘黔古道与森林课堂交相辉映,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生态实践的绝佳胜地。我们当以这种“知重负重、向绿而行”的担当为榜样,把对党的忠诚融入服务县域发展战略的每一步实践。
二、实干担当,在科技赋能森林康养的创新中彰显作为
龙坪山基地的“太空舱民宿”,已成为洞口文旅的一张金名片。这些散布于水杉林间的银色舱体,以270°环绕立体窗揽入云海林涛,游客轻唤一声便能操控全屋智能家居,在“卧床观星河”的极致体验中尽享自然之美。这背后,是月溪林场当代务林人敢为人先的攻坚突破——为破解高海拔地区住宿体验差的难题,他们多方调研后选定太空舱方案,与厂商联合定制防潮保温工艺;为解决施工运输难题,党员突击队肩扛手抬将建材运上陡坡;为提升服务品质,90后主理人张茂苗带领村民学习智能系统运维,让老乡们从“林农”变身“民宿管家”。
该项目的成功,彰显了党的伟大精神所倡导的务实高效作风。他们资源盘活创新,利用林间闲置空地布局舱体,不砍一棵树、不毁一片林,14个太空舱2024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夏季入住率连续两年达100%; 引入科技赋能体验,“太空舱”语音控制、温湿调节、智能安防等科技应用,使舒适度与传统酒店媲美,获评湖南省文旅“新花YOUNG”优秀项目; 实行产业联动升级,基地串联康养步道、森林浴场、露营基地等业态,形成“住太空舱、品雪峰茶、走长征路”的全链条消费,带动周边农家乐、土特产销售增长超30%。
这启示我们:担当需要实干的淬炼。就应像龙坪山建设者那样,在乡村振兴一线勇挑重担——以“钉钉子精神”钻研智慧文旅技术,以“店小二态度”优化游客服务,把论文写在雪峰山的翠岭云涛之间。
三、修身律己,在林长制守护青山的坚守中擦亮底色
登上龙坪山观景台,一块醒目的森林管护牌引人驻足。牌上清晰标注着山场四至、责任人电话和防火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林区详情。这正是洞口县深化林长制改革的缩影。在“三区一中心”建设中,县委将生态保护视为生命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林长与护林员、执法员、监督员联动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县委书记吴韬带头巡林,千余名林长、两千余名护林员扎根山林,实现连续1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奇迹。
月溪林场的党员干部,更是将纪律严明作风贯穿资源管护全程。他们全天候值守,在45个护林点轮班巡查,对痴、呆、聋、哑等重点人群建立“林场+村委会+家庭”三重监护台账; 倡导全民化参与,发放印有护林员电话的便民卡,发动群众举报违规用火,“小手牵大手”防火宣传覆盖林区所有学校; 实行智慧化管控,建立森林防火二维码系统,入山人员扫码登记,火种一律收缴,15年来春季火灾隐患整改率达100%。
全省优秀生态护林员张伟的事迹尤其令人动容,22年如一日骑行摩托巡护岩龙江工区,磨坏轮胎百余条,换来管护区“零火情”纪录。这份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操守,恰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底色。反观少数人因作风松懈酿成生态破坏的案例,更警醒我们:小节不守,大节难保。我们当以月溪护林人为标杆,常怀敬畏之心,严守生态红线,在清正廉洁中守护好洞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四、初心永驻,在文旅惠民促振兴的征程中厚植情怀
在龙坪山基地的茶歇区,村民刘大姐笑着告诉我:“以前卖木材一年挣不到两万,现在景区保洁加卖腊肉,收入翻了三番!” 像她这样的受益者有60余人,基地还间接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发展种养业。更可喜的是,又兰镇的野茶、洞口的雪峰蜜橘通过景区展销和直播带货走向全国,2024年“洞口腊品”线上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这正是月溪林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月溪林场党员干部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生态为民的本质追求。推行就业富民,优先聘用周边村民参与建设运维,人均年增收4.2万元,实现“家门口就业”; 推进产业联动,联合农业合作社开发康养食材供应链,“森林基地+生态农场”模式覆盖11个村; 实现设施共享,修建的8公里康养步道、观景广场免费向村民开放,林场投资新建了8公里通景公里,扩建了5公里产业发展公路为周边乡村带来了新机。
这份“共建共享”的情怀,让基地获赞“有温度的康养胜地”。它昭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体现在“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的扎实作为中。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解民忧——在文旅项目中增设农产品展销区,为农户开设电商培训课,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雪峰山的绿意盎然真正化作百姓笑颜。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如雪峰山间的清风,拂过龙坪山的太空舱与水杉林,更吹响了新时代党员干事创业的号角。月溪林场的实践证明,唯有将坚定信念融入战略大局,以实干担当激活绿色资源,用清正廉洁守护生态本底,才能让初心在惠民实践中熠熠生辉。当林场党员干部将以此为起点,在服务“三区一中心”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做信念的“扎根者”,投身雪峰蜜橘体验游、抗战纪念游等“一梁四柱”文旅项目,把个人理想融入示范区建设;做创新的“破冰者”,探索AR导览、数字幻游等技术应用,助力打造“巫水河边月正圆”式的洞口文旅IP;做廉洁的“护林员”,学习林长制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岗位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做初心的“践行者”,走进龙坪山腊味工坊、水杉林海景区,以“微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雪峰山的见证下,月溪林场党员干部的韧劲与情怀,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绿水青山,为洞口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