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瞳铱 通讯员 张燮 罗雅萱 禹思洁)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湖南雨花非遗馆)联合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此次活动以馆校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构建起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的教育闭环,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的标志性举措。该活动系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湖南”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得到了政府部门、高校智库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活动现场,湖南省民宗委相关工作领导,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顾问、原校党委副书记周俊武,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郑大华,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董事长郭存勇、馆长邓运姣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在揭牌仪式上,邓运姣对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体验馆的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她指出,体验馆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已成为展示民族交融的重要平台。未来,馆校双方将联合开设公益课程,并通过“非遗传承”项目、“文化外交”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与国际化传播。
周俊武强调,此次揭牌是落实中央关于高质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举措。他表示,湖南师范大学两个共建单位将整合多学科资源,联动政府与社会力量,以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争将其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实践教育示范样板。
省民宗委相关工作领导指出,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通过政策与资源倾斜,推动“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双轮驱动、协同创新模式,着力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郑大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泳波分别代表基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共同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在研讨环节,郑大华倡议以基地为平台,汇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与基层力量,共同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施路径。
馆校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揭牌为新起点,在课程共建、课题合作、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持续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覆盖维度,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有机结合。
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于2024年4月在雨花非遗馆正式开馆,采用嵌入现有场馆的创新建设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南故事巧妙融入非遗馆丰富的文化场景中。体验馆依托馆内37个非遗传习所,展示展销万余件非遗文创产品,打造了多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为主题的体验区,成为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窗口。开馆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政务考察、青少年研学、高校现场教学及外事团队参观考察150批次,累计45万余人次,在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于2023年12月成功获批。作为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社会学、旅游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建立的专业研究平台,基地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深度融合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体系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基地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现代建构路径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与决策参考。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