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觉的眨眼、抽动、癫痫发作,警惕是神经和心理发育出问题!

2025-06-25 15:34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咬牙、咧嘴、摇头、双手握拳等,持续时间短暂,为数秒;

出现肌痉挛样表现:清醒状态时耸肩、点头样发作,四肢抖动;

屏气发作,多为l岁左右的小婴儿,常因情绪刺激剧烈哭闹后呼吸暂停,口唇发绀,四肢用力,伴以深吸气动作后缓解;

出现睡眠障碍:包括梦呓,睡眠肢体不自主抖动,睡行症;

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为清醒状态下,体位各异(在床上或地上或坐在大人腿上),表现以会阴部为轴心扭动或摩擦动作,伴面红多汗;

抽动障碍,表现为眨眼、歪嘴、皱鼻、清嗓、做鬼脸等;

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头痛发作。

出现以上症状,家长要格外重视,很可能您家孩子的神经发育出现了问题!

半年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儿童神经、癫痫门诊吴亮主任医师的诊室来了一位家长,身后领着一个7岁左右的小男生,就在进门打招呼到坐下的这数分钟内,吴亮主任医师就敏锐的观察到男孩儿不自觉地眨了十几次眼睛。

问诊中吴医生得知,孩子小思(化名)最近这半年频繁挤眉弄眼,而且完全不受控制,在意力转移的时候会稍微好一些,但是一去上学这种挤眉弄眼的情况就频繁了起来,有时还可伴随频繁清嗓子的动作,家长最开始以为是感冒,就领着孩子去小区的诊所看了一次,但是并没见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思的状况越来越差,由于行为举止异于其他同龄的玩伴,遭到了小朋友们的排挤,所以小思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总是一个人待着不愿与人交流,并且爸爸还发现,当小思去到新环境或者在生气时,这种挤眉弄眼、清嗓子的动作就会更频繁,这种情况至今一直持续了有半年之长,家长越想越不妥,决定带小思来做一次专业、系统的检查。

吴亮医生在对小思了解完基本情况后,将小思初步诊断为患有“抽动障碍”,在后续检查中发现小思的抽动严重程度评分高达75分,属于“重度抽动障碍”,之后又辅助完善视频脑电图检查,小思最终被诊断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且放电指数达60%!需立即药物治疗并抗癫痫治疗。

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小思的挤眉弄眼情况比之前有了明显好转,复查脑电图检查也发现比治疗前的放电指数明显减少,不再摇头晃脑、挤眉弄眼后,小思也逐渐开朗起来,重新交到了好朋友。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表现为挤眉弄眼、清嗓子、噘嘴、甩手、抖腿、扭腰、叹气、吐口水、乱叫、做鬼脸、挥手、打、跳、重复句子等症状。

18岁之前儿童,特别是4-12岁,出现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或伴发声动作,重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教育、社会活动、个性及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导致被同学孤立、嫌弃,进而导致儿童性格改变,或出现严重的强迫障碍、自闭障碍,甚至自杀倾向。

癫痫患儿的生长发育、活动、交通运输、教育、工作、饮食、记忆力甚至睡眠都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除了病情的演变,还有许多生活上的问题也会引发孩子的发作。这其中包括饮食失节、心理应激、不健康行为等等。如果不加以注意,会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频繁的发作会导致大脑损伤,还有可能造成意外伤害,对大龄的孩子来说会对心理产生负性影响,如自卑等。

抽动症,这个儿童内心的“小舞蹈”,虽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关心和支持他们,他们依然可以跳出美丽的舞蹈,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时,我们应该及时带他们去看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此外,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融入社会。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讯员 曹晗)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