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廿五载 爱心铺就成才路——记新化县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教师陈璆玉

2025-06-23 09:59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人物简介】 陈璆玉,1976年生,2000年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先后任教于曹家镇川石中学、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现新化县职业中专),2011年调入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25年教学生涯中,她多次荣获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县级荣誉。

【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这句镌刻在陈老师教案扉页的箴言,诠释着她“以爱育爱,以心换心”的教育哲学。她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耐心等待花开。

【教育故事】

叛逆少年的蜕变之路

2000年秋,初任班主任的陈璆玉遇到了15岁的刘某。这个父母双亡的少年与三个弟妹靠多病的爷爷抚养,长期缺乏管教导致他染上偷窃、打架、逃课等恶习。陈老师没有放弃这个“问题少年”,而是用两年时间实施“暖心工程”:每周带他回家改善伙食,用外甥的衣物解决他的穿衣问题,甚至专门协调学校宿舍解决通勤难题。更难得的是,她坚持每晚课后辅导,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重塑少年的人生观。最终,刘某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更带动弟妹全部完成学业。如今已是工程师的刘某说:“陈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病榻旁的师生情缘

2003年,怀孕中的陈璆玉发现学生罗某华面色异常。这个来自奉家镇山区的女孩,母亲早逝、父亲外出务工,与妹妹相依为命。经检查确诊肝炎后,陈老师不顾家人反对,将学生接回家中调养。半年里,她挺着孕肚备课到深夜,婆婆则每日为罗某华煎药。这段“师生同住”的佳话,最终换来女孩考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现已成为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那年中药的苦味里,都是陈老师家的饭香。”罗某华回忆道。

迷途少年的归途指引

2022年,面对因奶奶去世而沉迷手机的杨某轩,46岁的陈璆玉开启“7次家访行动”。她带着热饭上门,协调民政部门申请助学金,甚至自费为孩子购置校服和学习用品。通过建立“每日进步表”,这个曾经逃学半年的少年半年内成绩提升27名,重拾学习信心。“陈老师让我明白,手机里的虚拟世界,永远比不上真实人生的精彩。”杨某轩在班会上这样分享。

【教学成果】创新实践“三维育人”模式。 情感维度:建立“心灵日记”制度,累计撰写批语超20万字;教学维度:研发“分层次教学法”,精品课《分式方程》获市一等奖;家校维度:创建“家校联系卡”,每月与家长沟通率达100%。

【荣誉见证】2024年获评“娄底市骨干教师”,2025年新化县“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娄底市名师工作室“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2024年主持市级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研究》。

【教育回声】 “她总能在学生最黑暗的时刻点燃一盏灯。”——同事经常这样对她评价 。

“25年坚守证明,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生命的彼此成就。”——学校校长如是评价。

(通讯员 郭平辉)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