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思政教育,传承文化薪火

2025-06-19 12:0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在湖南大学的校园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鲁力老师以其卓越的教学与科研表现,生动彰显了新时代思政教师的使命担当。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守教育初心、探索学术前沿、传承文化精神的动人篇章。

科研上,鲁力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在《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70多篇,这些论文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为该领域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以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学术著作7部,参编著作6部,其著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他还荣获第五届“湖南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奖,这是对他在学术研究和理论传播方面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此外,鲁力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近十项,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深入研究,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在课堂上,他将深厚的学术知识与生动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富有吸引力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他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结合传统文化,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鲁力深知,思政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他以对思政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国家建设。

在当今时代,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是鲁力关注的重点。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滋养。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如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等,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报国强国的志向。

在实践中,鲁力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他建议高校优化思政课程内容,在必修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的比重,深入剖析其中的爱国理念。同时,增加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开设数量,如“中国诗词与爱国主义”“中国戏剧与爱国主义”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以专题学习的形式拓展讲授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理念,并结合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爱国知识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在认知层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深入,更要在情感上引发共鸣。鲁力强调,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方面的渗透达到教育的目的,从传统节日习俗以及场馆遗迹两方面的体验着手。顺应“大思政课”建设,高校可积极与场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走进这些场域,安排专业讲解人员进行讲解,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以直观感受领悟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从而引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共鸣。

鲁力在湖南大学的工作,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代表着新时代思政教师群体的探索与追求。他们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未来,鲁力将继续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思政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