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18日讯(通讯员 杨娅超 高妍)当传统课堂遇上中非经贸盛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15日,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将 “实践课堂” 搬进中非经贸博览会现场,学校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王魁副教授与杨桠超老师带领该专业优秀学子,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专业学习与校企合作探索之旅。
教师现场教学港口、航线、货运流程等知识
步入博览会场馆,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特色工艺品、咖啡、茶叶等展品,与中国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等成果交相辉映,勾勒出中非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的壮阔图景。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化身 “跨境贸易探索者”,深入企业展位展开调研。面对琳琅满目的肯尼亚红茶、南非红酒,他们向非洲供应商细致询问产品溯源、关税政策及市场准入规则,逐步构建起对非洲原产地贸易价值链的立体认知;在货代与国际物流企业展区,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拆解跨境贸易通关流程中的堵点与创新方案,直观感受国际物流 “最后一公里” 的挑战与智慧解决方案;与电商平台、信息服务商的交流,则让同学们接触到区块链溯源、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拓宽了数字化视野。
学校师生与浩通国际企业相关负责人
活动现场,学院与深度产教融合企业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展开联合教学,并达成新的共识。浩通国际以肯尼亚茶叶进口为例,详细讲解中非贸易一体化通关路径,其创新的 “一站式” 服务模式引发师生热议。校企双方就学生实习实训、订单班培养、课程共建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企业代表对三一职院学子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实践热情给予高度评价,明确表达未来深化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意向。
“在课本上学习关税计算,远不如听企业专家讲解真实案例来得透彻!”关务专业学生李同学兴奋地分享道。通过此次实践,许多同学不仅将课堂知识与行业前沿精准对接,更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而教师团队则抓住契机,在博览会现场开展港口布局、航线规划、货运流程等 “移动教学”,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景中 “活” 起来。
此次中非经贸博览会之行,是三一职院国际经贸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又一创新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 “政校企协” 协同育人平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为中非经贸合作培养更多 “懂政策、精业务、通外语” 的复合型人才,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行稳致远。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