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龚斯晨 夏文辉 刘向贺
“患者等待配型的过程才是无比煎熬的,我就想尽自己所能帮他们一把。”近日,在湘雅医院采集室内,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2022级学生熊英冠历经4小时血液采集,共捐献54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承载殷切期盼的“生命种子”将紧急运送到上海,为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2022年11月17日,熊英冠刚读大一,在校内无偿献血时志愿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4年12月19日,他与向中华骨髓库求助的白血病患者初配型相合。“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时,我还有点难以置信。”他回忆道,在衡阳市红十字志愿者详细讲解了捐献流程后,他坚定了决心:“不仅对患者来说是幸运的,对我来说也是很幸运的,给了我帮助他人的机会。”
2025年1月13日,他采集5ml血液样本通过了高分辨检验;3月26日,熊英冠顺利通过体检,为了保证捐献质量,他开始提前调整作息、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清淡饮食……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
起初,父母因担心“骨穿”“腰穿”等操作会给儿子身体带来伤害而表示反对,熊英冠此前也有同样的误解,在志愿者的科普下,他了解到如今捐献采用外周血采集技术,通过“抽血—离心分离—血液回输”即可完成,安全无创。在学校同课题组一位有捐献成功经历的学长的佐证下,父母最终打消了顾虑,“爸妈开始觉得我傻,后来为我感到骄傲。”
6月9日起,熊英冠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仅有轻微的腰酸背痛:“既然下定了帮助他人的决心,这点小困难还是能克服的。”采集当天,熊英冠全程表现得十分镇定和坚强,衡阳市红十字会成员来到现场为他颁发荣誉证书,辅导员和朋友也都陪伴在医院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寄托着另一个生命的期许。”熊英冠表示很幸运能参与这场生命的接力,每一份捐献登记都是对生命的托举,每一次热血相助都是患者对峙绝望的希望。他也希望更多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进行希望的接力、善意的循环。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