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显示科技在华二十周年,助力中国显示产业腾飞

2025-06-17 14:4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感廿——宁聚卓越共耀视界

全球材料科学领域领军企业之一,康宁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GLW)近日以感廿——宁聚卓越,共耀视界为主题,感念其显示科技业务在华发展二十周年。2005年正值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加速高新技术引进的关键阶段,康宁显示科技始终以共生共赢为核心,率先布局中国,携手本土卓越合作伙伴建构从沙子到面板的完整产业链,助力中国显示产业屹立视界之林。

廿载深耕,践行本土承诺

秉承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康宁显示科技以早周期布局+战略性本土化构建在华发展根基。2005年,康宁显示科技与本土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开展业务合作,二十年间,康宁显示科技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60亿美元,先后建立6家全资生产工厂、2家合资工厂和1座物流分拨中心。

此外,康宁显示科技在华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二十年间,中国员工规模从数十人增至近2600人,中国技术研发团队中本土人才占比高达98%,为中国市场注入更多创新活力的同时,为全球显示产业输送高素质的本土化人才。

不仅如此,为深化本土服务能力,2022年康宁显示集团将全球总部落户上海,依托中国网络布局,形成总部工厂分拨三级响应体系。通过优化决策流程与供应链管理,精准匹配中国面板企业高速发展需求。此外,康宁显示科技不断完善本地化供应链,大幅提升中国原材料采购本地化率近三成,并实现99%的人力资源、国内差旅、咨询服务和物流等服务的中国化运营。

感廿携手,深化产业协同

在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康宁显示科技依托其发明的熔融下拉制程技术与战略性产能布局,与京东方、TCL华星、天马、惠科、维信诺等国内头部显示面板企业紧密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持续研发创新,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显示产业的话语权。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表示:康宁在中国显示产业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的产线落地到与面板企业的深度协同,为基板玻璃实现本地化配套,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康宁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多元合作,配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中国显示产业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显示产业的核心赋能者之一,康宁显示科技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2017年,京东方布局10.5代大尺寸面板产能,康宁全球首条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与京东方协同落地,携手推动全球显示产业迈入大屏新时代;在2025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康宁与天马联合发布行业首创的双13英寸多曲率一体黑OLED13英寸OLED滑移显示屏,通过柔性OLED显示技术的升级,重新定义车载显示的交互美学与空间利用率,引领人车交互体验的革新。

除了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康宁还积极携手客户,共同探索高效可靠的行业解决方案。康宁显示科技所有10.5代工厂均与客户毗邻而建,通过连廊实现玻璃基板无缝传输,消除一次性包装使用和传统运输产生的额外碳足迹,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显示产业探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进阶之路。

在国内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下,康宁显示科技以工业4.0为引擎,构建智慧制造的范本。康宁显示科技工厂通过在生产流程中实现自动化,借由机器学习持续优化生产参数达到精密加工控制,通过信息的实时收集与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智能监控与预警,强效推动生产效能与质量的双提升。借助数智化生产流程,康宁显示科技的10.5关灯工厂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试运行,并力争在2026年将关灯成为常态化,通过完善自动化设备,取代高强度和高重复性的工作,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和安全隐患,在智能制造征途中更进一步,共同迈向可持续美好新未来。

宁聚卓越,共耀视界未来

二十年产业共进,康宁显示科技以中国制造重构全球视界版图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康宁将以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为基石持续深化在华发展,以全面推行工业4.0为抓手助力中国显示产业持续精进突破,携手本土合作伙伴推动显示技术造福人类,共耀“视界”未来。

2025年不仅是康宁显示科技进入中国市场第二十年,亦是康宁中国成立的第四十五年。1980,中国成为康宁重点发展的业务市场,四十五载风雨同行,康宁持续将全球领先技术引入中国,以创新助力中国产业升级与科技自立自强,始终积极践行中国承诺,亲历见证中国腾飞。展望未来,康宁将继续践行扎根中国、投资中国、回馈中国的经营理念,持续深化本土发展,携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创新,增加技术投入、增加人才培养、增加价值创造,构建起从材料创新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推动显示产业向高效化与高端化迭代,助力中国在全球显示市场赢得先机。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