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步小学的校园一隅,不大的种植园成为劳动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近日,丝瓜迎来丰收,学校书记带领学生穿梭藤蔓间,借劳动实践书写思政育人故事。
春日播种、夏日收获,丝瓜藤见证着师生耕耘。课堂上思政课讲“劳动创造价值”,菜地间学生用汗水践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邓国喜书记俯身指导,把“劳动精神”融入种植步骤:翻土是脚踏实地,浇水是饱含期待,施肥是滋养成长。学生除草、整枝时,领悟到成长如丝瓜藤,需不惧风雨、执着向上。
丝瓜垂挂时,采摘成“知行合一”考场。书记手把手教:辨别成熟度是认识规律,轻剪藤蔓是尊重生命,分工协作是凝聚团结力量。学生两人一组,配合采摘,在“协作 - 收获 - 分享”里,明白劳动是个人努力更是集体智慧,满筐丝瓜成劳动思政直观“成绩单”。
这场实践突破教室边界,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书记与学生围坐,联结劳动感悟和理想信念:“丝瓜结果靠扎根坚守,你们成长也要筑牢‘劳动创造幸福’根基。”学生在日记中感慨,劳动让知识有“泥土味”,道理“摸得着” 。
校园里种植的丝瓜季会结束,可劳动思政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扎根。教育与劳动深度融合,为成长添上生动注脚,这是学校劳动育人的创新探索,更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接地气、育真人”的温暖实践,让劳动精神在青春岁月里持续闪光。(通讯员 邓国喜 段文静)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