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男子李某,被便血困扰了整整6年,一直自以为是痔疮,最近因为反复便血量多前往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肠癌。李某从6年前开始,就偶尔出现便血的情况。再加上工作繁忙,就没太当回事,自己随便买了点痔疮药涂抹。一开始用药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他便更加坚信是痔疮。“因为一直不觉得是什么大病,而且这个部位给医生看觉得有点羞耻,所以一直拖着,耽误了治疗。”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副主任聂英玲提醒,在临床中,不少肠癌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直至发生明显梗阻症状或者出血严重才确诊的病例。这跟很多患者“不把痔疮当病”有关。直到症状加重才就医,很多到医院一做检查,已是肠癌晚期。
为什么肠癌容易被痔疮所掩护呢?
痔疮和肠癌都可能出现便血。痔疮患者的便血通常是鲜血,表现为滴血或喷血,颜色是鲜红色的,血液可能覆盖在大便表面,而在擦拭肛门后手纸上可能会发现血迹。肠癌便血的血色多为深红色或是黑色的,血液往往掺杂在大便当中,擦拭肛门后较少会出现手纸带血的情况。不过如果在直肠附近,血液颜色也往往比较鲜艳。
由于痔疮的发病率较高,很多肠癌可能合并痔疮,肠癌早期症状本身不明显,就更容易被痔疮的症状掩盖了。痔疮和肠癌在早期症状上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原因。
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前面我们提到了痔疮和肠癌症状相似,但还有一些症状是肠癌独有的,大家注意鉴别区分。
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对排便习惯产生太大影响。但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的情况,比如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可能一天要排好几次,或者好几天才排一次,或者便秘、腹泻两者交替出现。里急后重,有时候还会感觉排便不尽,总有便意,但到了厕所又排不出来。
大便性状改变:肠癌患者的粪便中混有暗红色脓血、粘液、腐臭的分泌物,大便性状可能发生变化,如变细、变扁或带有凹槽。这是因为肠道肿瘤往往质地较硬,改变了大便的形状。
腹部不适: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隐痛或胀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压迫肠道、刺激肠道黏膜或引起肠梗阻有关。
体重下降:肠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所致。
哪些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以下几类人群是肠癌的高发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肛肠检查。
有症状人群:便血、肛门疼痛/瘙痒/坠胀、肛周肿物、大便习惯改变等;
大于40岁:40岁左右是肠癌高发期,建议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治疗成功率,并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有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过肠癌,那么罹患肠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很多。一般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的年龄提前10年左右开始筛查。(通讯员 易雅婷)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