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路上如何预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

2025-05-14 16:35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因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发慢性溶血性贫血。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海南等地是地贫高发区,携带者比例高达10%-20%。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医为大家介绍如何科学备孕,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

地中海贫血的发生机制:基因突变的“遗传密码”

地中海贫血的根源在于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正常血红蛋白由α链和β链组成,若编码这两条链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对应的α链或β链合成减少甚至缺失,进而引发红细胞破坏、贫血等症状。

α地贫:由16号染色体上的4个α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根据缺失数量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

β地贫:由11号染色体上的β基因突变导致,若父母双方均携带突变基因,子代有25%概率罹患重型β地贫。

重型地贫患儿出生后需终身输血和去铁治疗,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孕前预防是关键。

孕前筛查:阻断遗传的第一步

所有备孕夫妇(尤其高发区人群)均应进行地贫筛查,筛查流程包括:

1.血常规检查:通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地贫携带者(若MCV<82fl、MCH<27pg需进一步检查)。

2.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血红蛋白中各组分比例,辅助区分α或β地贫类型。

3.基因检测:明确夫妻双方是否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如均为α或β地贫杂合突变)。

若夫妻同为同型地贫携带者,需接受遗传咨询,评估子代患病风险,并制定生育计划。

产前筛查与诊断:孕期干预的“安全网”

若夫妻双方为同型地贫携带者,孕期需通过以下手段进一步筛查:

1.绒毛膜取样(孕10-14周):提取胎盘绒毛组织进行胎儿基因检测。

2.羊水穿刺(孕16-22周):通过羊水细胞分析胎儿基因型。

3.无创产前检测(NIPT):孕12周后通过母血中胎儿游离DNA初步筛查,但确诊仍需依赖侵入性检查。

若确诊胎儿为重型地贫(如Bart's水肿胎或重型β地贫),家庭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终止妊娠,避免患儿出生。

诊断与治疗:科学手段减轻疾病负担

1.新生儿筛查:出生后通过足跟血检测血红蛋白异常,早发现轻型或中间型地贫患儿。

2.重型地贫治疗:

规范输血:每2-4周输血维持血红蛋白水平。

去铁治疗:长期输血易导致铁过载,需使用去铁胺或去铁酮等药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唯一治疗方法,需配型成功且存在一定风险。

基因疗法:近年新兴疗法(如β地贫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预防策略:科学备孕的终极防线

1.全民普及地贫筛查:高发地区推行婚检、孕前检查强制筛查。

2.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孕前基因检测+遗传咨询。

二级预防:产前诊断+选择性终止妊娠。

三级预防:新生儿筛查+早期干预。

3. 辅助生殖技术: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夫妇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M),筛选健康胚胎植入。

地中海贫血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孕前筛查、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可有效阻断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备孕夫妇应主动参与筛查,借助现代医学的力量,为下一代筑牢健康防线。(生殖医学科 杨敏)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