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因劳动而伟岸,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因奋斗而闪亮,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史诗,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亿万劳动者精神图谱的生动缩影,共同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
弘扬劳模精神,当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夯实发展根基。当李萌在京城胡同以“时传祥精神”,守护城市脉动;当潘辉手握闸把确保行车安全,把旅客乘坐高铁安全舒适做到极致……这些新时代劳动者用行动证明,在平凡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当下,面对部分领域存在的浮躁风气,少数干部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更需要以劳模精神为镜,重拾“一辈子办好一件事”的定力,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才能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弘扬劳模精神,当以“日日新又日新”的锐气激活发展动能。许振超通过数千次技术攻关创下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徐立平以“雕刻火药”的胆识破解航天技术瓶颈,劳模群体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突破常规。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关键,更需要以创新驱动突破“卡脖子”难题。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前沿领域,呼唤更多“敏于求知、勤于探索”的劳动者。创新与劳模精神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劳动者引领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唯有将创新意识融入日常,才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弘扬劳模精神,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升华价值追求。甘孜监狱民警扎根高原、守护边疆的动人事迹,快递员、外卖骑手在风雨中保障城市运转的担当,都诠释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核。从脱贫攻坚到生态保护,从教育公平到医疗普惠,新时代无数劳动者以“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情怀,构筑起社会发展的坚实底座。当前,青年群体中“躺平”“摆烂”思潮的泛起,更需以劳模精神为引领。通过讲好“劳模”故事,激发更多人投身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劳模精神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未来的灯塔。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我们需以坚守筑牢根基,以创新突破瓶颈,以奉献凝聚共识,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唯有如此,方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奋斗者的辉煌篇章。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