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青年使命担当,深化实践育人,回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载体。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周微微老师坚持通过这一育人途径,将价值观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践,从个体成长拓展到社会贡献,用爱心和匠心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让知识“活”起来的教学智慧
在2024年大学生创新大赛与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备赛中,周微微老师通过深度参与赛事指导,将“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她不仅每天坚持给学生解析赛事赛道文件,秉持关爱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长选择项目方向,产品赋能创新,还结合学校资源,将VR技术与铜官窑数字文创相融,并通过案例分享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她通过线上线下辅导、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带领学生到铜官窑多次往返拍摄素材,构建“陪伴式成长”模式,助力学生突破技术瓶颈并斩获省级奖项四项和国家级奖项一项,带领学生一次次斩获佳绩,倾情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师生同频的成长蜕变
备赛阶段,困难接踵而至。技术难题、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问题不断考验着团队。她注重培养队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模拟比赛的方式,让她们在实践中磨合默契。她一直强调“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展现我们的实力”,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评审要点,通过资源整合、跨学科指导与心理支持,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领航员”。这次获奖项目既聚焦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又扎根民生实际,印证了“我敢闯、我会创”的赛事精神,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范本。她带领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进实践育人体系。
超越奖牌的成长收获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政策导向,支持鼓励大学创新创业,周微微老师以“赛学融合”模式带领学生成长,她注重团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在比赛期间每天通过模拟路演、专家问辩等实战训练,提升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赛后学生感慨道:“比起获奖证书,我更珍惜从‘不敢说话’到‘自信表达’的蜕变,这背后是辅导员无数次的深夜陪练和耐心指导。此外,周微微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团队参与赛事服务,培养责任意识与组织协调能力,形成“参赛-服务-成长”的良性循环。
教育使命与社会价值的共鸣
比赛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思政育人的载体。周微微老师在注重引导学生将项目与国家文化需求相结合,她组织进一步发展“天使扶持计划”,带动残障人士就业,艺术助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通过社交媒体推广,通过文创产品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 杨乐 任春梅 张辛蕤)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