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茅太新村蝶变记

2025-04-28 15:05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陈方]
字体:【

4月26日,“传承农耕文明,点亮乡村未来”庆五一文艺汇演活动在株洲市石峰区井龙街道茅太新村举办,刚柔并济的武术表演、曼妙多姿的旗袍走秀、美妙动听的歌唱节目……村民们在载歌载舞中迎接“五一”劳动节,在欢声笑语中凝聚乡村振兴的发展力量。

“这几年,我们收入增加了,环境更漂亮了,村里的文艺表演活动变多了,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村民黄喜平边观看节目,边开心地说。

近年来,茅太新村不断闯新路、破难题、办实事,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明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产业兴村:做强集体经济

“手工现做的蒿子粑粑,还有干包菜、火焙鱼……”在活动现场的摊位上,茅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主任覃伟红正介绍并售卖特色农副产品。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产业振兴。2023年12月,茅太新村盘活村民张洪谷家的一套闲置房屋,成立茅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聘请30余名村民在车间务工,制作柚元条、干包菜、红薯糕、酸枣糕等特色农副产品,并自主设计、登记注册了“馋嘴茅太”品牌。

许多村民家都种植了柚子树,柚子味道很甜,产量也较高,但一直愁于没有销路。“成立加工车间后,我们以2.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村民的柚子,统一加工成柚元条后能售卖至28元每斤。”覃伟红介绍,加工车间不仅帮助村民就近就业,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20余万元。

此外,茅太新村还成立了株洲茅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张公塘40余亩荒地开发打造为茅太营地,每年承接户外夏令营、劳动实践教育2000余人次;流转150亩土地,采取“村委会+种粮大户+村民”模式,种植高品质油菜和水稻;改造荒置油茶林,采取村集体占7成、农户占3成的村组合作经营模式,种植了一批新型油茶。2024年,茅太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约58%。

民生为本:路灯修到家门口

“现在村里的主干道都装上路灯后,晚上出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热闹!”村民郭金术说。

以前,茅太新村除主干道交太路装有路灯外,其他地方晚上一片漆黑,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点亮村民“幸福路”,2024年,茅太新村村“两委”联合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利用帮扶资金,在村里主干道上安装了219盏路灯,并对83盏老旧破损路灯进行维修,共计投入约25万元。

“我们还对新塘坡、介塘组,交太二路等3条道路进行了加宽硬化,目前还在修建500米长的新屋州组水渠,建成后将覆盖100多亩的农田灌溉面积。”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黄小云介绍。

近年来,茅太新村不断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屋场、生态农民公园、乡邻空间站等,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明铸魂:移风易俗润民心

在茅太新村,文明乡风的转变清晰可见。

村规民约的重新修订,为移风易俗注入了新的活力。“身为茅太人,文明守礼节;红事和白事,从简不铺张。”这些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不仅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准则,更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在文明乡风建设中,茅太新村还通过评选活动树立榜样,目前已评选出“最美庭院”116户、“最美庭院示范户”5户、“星级文明户”5户。茅太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章介绍:“我们评选时,不仅关注庭院卫生环境,还将婆媳邻里关系、清廉家风等纳入评选标准,通过一户带动多户,让文明乡风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茅太新村还成立了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伍,由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带头,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巡逻、关怀慰问高龄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张章表示,目前,服务队核心骨干志愿者已有45名,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这也成为了茅太新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讯员 贺婷军)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