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荡漾山水间

2025-01-06 15:47 [责编:陈方]
字体:【

“因为一本书,神游一方山水;因为一曲奋进,长歌万里不休!”翻开孙大权老师的长篇小说《水乡飞歌》,走进岁月陈酿的故事之中,我在纸上完完全全地领略了水乡不一样的风景,也走进了主人公一家之中。

《水乡飞歌》是以驷马水乡近五十年农村生活为背景,以主人公杏花与下乡知青杨松柏的爱情为主线,以杏花的姐妹、家人及朋友为副线,描写了水乡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贵精神以及见证了山乡沧桑与生产生活的嬗变历程。笔者是中学高级教师,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讲台上,文采自是斐然的,结构自是严谨的。

方言的运用让故事更贴近生活化,而不时穿插的歇后语不但精确简练且妙趣横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词的运用。如“太阳骑上了东山的脊背,把一缕缕金银丝线抛到驷马河西岸,织出斑斓的彩绸。沿岸而生的河柳,婀娜多姿,像披着金色纱巾的新娘。”这一段作者用拟人句,使太阳骑上山脊,太阳的光是被抛到河岸的,河面的景物是织出的彩绸,被披在身上的。短短一句,“骑、抛、织、披”四字,便使所描之景动起来了,形象起来了。想来这便是“炼字”的效果吧!文中像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比如:“春节过后,地温上升,杂草一觉醒来,竞相生长。自留地里的草盛禾稀,杂草掠夺了菠菜的生存空间。”这里面把杂草拟人化,在温度升高的春天里,杂草经过漫漫寒冬“醒”来了。它们一醒来就疯狂地生长,甚至“掠夺”了菠菜的生存空间。这种动词的妙用,把春天写活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春之画卷,植物在雨露的滋润下、阳光的照耀下竞相生长,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似乎听到植物拔节的簌簌之声。

“憔悴的张婆婆像枯木逢春,松树皮一样粗糙的老脸泛起久违的和乐与温舒。”多么美的句子,“和乐”一词,盛过“慈祥”“快乐”“愉悦”等常用的描写老人面部表情的词,而且和乐这词在《诗经》中是常用的,这词在里面也有非常美好的寓意。作者不但用“和乐”而且与“温舒”一词并用。如果说“和乐”为张婆婆的面部表情,那么“温舒”就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地道出了张婆婆有着平和舒畅的好心情。反过来说,正是有了平和舒畅的好心情,才使得张婆婆像枯木逢春一样有了和乐的面部表情。作者两词的联用,起到了层层递进,入木三分的效果。

写实的小说,不能没有历史背景,不能没有时间架构,不能没有人物环境。作者在《水乡飞歌》中,就大量地描写了时代背景,比如栽秧歌:“大田栽秧行对行,横看竖看一道墙。茄麻子(青蛙)跟茄麻跳,情妹跟着少年郎。”“秧苗欠肥黄又黄,妹子欠郎心痒痒。只要妹家不嫌弃,哥哥下田来帮忙。”栽秧歌是农民在栽秧时主要为了消除疲劳,提高栽秧效率所唱的歌曲。作者在作品中写了四首歌曲,这些歌曲幽默诙谐,活泼生动。歌词晓畅押韵,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有意有趣。它们既像山歌(对歌)的特点,又像是情歌的清唱。在劳动的大环境中,这样的歌声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时代在发展和进步,作者敏锐地抓住了从大集体吃大锅饭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渡的时期这一时代特征,通过对比大集体和庄稼放下户的收入以及人们的心情心态及生活状况,证明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辫子革命”的描写,呈现的是一向守旧的女人们开始接受新的思想,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驷马水乡的人在新的时代下展现出一副弃旧开新的昂扬生机。驷马水乡的人有斗志,能忍耐。他们在集体生产的时候修水库,在庄稼分下户后修公路。硬是把驷马水乡变成一块宜居的风水宝地。

既然是写反映整个水乡,光靠两个人是撑不起这么大一本巨著的,得有众星捧月般的人物。水乡里的人物很多,看似很杂乱,但是每一个人物都为反映水乡而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也就是说,看似人物众多,但是没有吃闲饭的,不干事、不起作用的闲杂人物。这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果树,每一根枝条都不是白长的,每一根枝条上都结了果子。不过是这些果子有些长在阳光处就大一些,有些长在背阴处就小一些而已。这又像一条开岔之多的河流,这些河流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地或汩汩泊泊,或叮叮咚咚,但是到最后,总是万股归一到大海。

作者形容人用笔简练而精确,有惜字如金、力透纸背之感,使我读来印象深刻。如描写副社长刘良诚:“刘良诚五大三粗,满脸麻子,一对卧蚕眉守护着两只斗鸡眼,自带恶相,让人望而生畏。”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刘良诚的形象给勾勒出来了——自带恶相,让人望而生畏。作者并不深入地去描写刘良诚有多么恶的相,就蛮横的体形,麻子脸以及斗鸡眼就可以了,作者给他定性为让人不愿接触,不敢接触的恶相就结束对他的描写。这是极其聪明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美与恶的标准,都有美与恶的不同形象。当不同的读者读到自带恶相,望人生畏时,多少个不同的恶相便要在不同的作者心中呈现,这就达到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惊人效果!如果说我所举这例意象不够,那么再接着看作者对《诗经》的化用:“你也看到了,这些柿子夏季还很青涩,一到秋天,转眼就黄了。熟了不吃,就被白白糟蹋了。人也一样,青春一过,就没有人理睬你了。”《诗经》中《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作者用柿子成熟后时不待人的意象来劝主人公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再好不过的,这种柿子与《诗经》中的梅又有何分别呢。当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意象时,是不是比一般的媒婆神神叨叨地介绍个没完没了好上千百倍呢!

《水乡飞歌》源于岁月有歌。生活本有味,改编了多少复杂的剧本。岁月亦有痕,扬起了多少过往烟尘。静美的岁月如发酵的老酒,弥漫在田园,飞出了山野,也必将飞向广大读者的心中,在似水流年中无声地回荡!

文/简歌

作者简介:简歌,本名简良宗,自由职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等会员。《四川散文》特约编审,《巴中文学》校对。常见作品于国内各刊及报。出版有长篇小说《真假县令赵再理》《志趣童年》。


责编:陈方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