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高个不仅能在青春期提高自信心,还能在职业选择等方面增添竞争优势,但至今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23窜一窜,25鼓一鼓”,认为父母高,孩子不会矮,到青春期时个子能“窜”上来,儿保门诊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只是单纯误认为孩子矮是属于“晚长”。结果错过了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再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晚了。
去年1月,儿保科刘韶医生诊室迎来了一位4岁10月的小女孩默默(化名),和别的小朋友一样,默默也是被家长带来看身高问题的。一进诊室,孩子妈妈就带着困惑的情绪和医生诉说:“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就是小小的一只,该吃也吃了,该补也补了,但就是身高不见长,明明都快5岁了,别人总以为她是3岁多,我们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想请您帮忙找找原因!”
通过询问病史,发现默默是孕39周出生的,出生体重仅2.7kg身长47cm,对比39周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的百分位数值表,均低于第10百分位,达到了小于胎龄诊断标准。如今4岁10月的默默,身高仅100cm,小于4岁10月女孩身高的第3百分位,达到矮小诊断标准,比4岁10月女孩平均身高109.0cm矮了9cm。
后续了解到,默默爸爸170cm,妈妈155cm,根据计算默默的遗传身高是156cm±5cm,但经过测量和评估,发现默默的身高并没有达到遗传身高百分位,预测成年身高甚至会低于150cm。刘医生给默默完善了矮小相关检查后,排除了慢性系统性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诊断为“矮小症、小于胎龄儿”。
什么是“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简称SGA):指出生体重和(或)身长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第10百分位的新生儿;或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的新生儿。(国内外缺乏统一的小于胎龄儿诊断标准,国内普遍采用前者作为小于胎龄儿的诊断标准)。
各位宝妈可以通过对比下面的体重表来看一下你的孩子是否属于小于胎龄儿,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两种情况,那么就要留意孩子是否为小于胎龄儿,及时就医啦!

一般情况下,宝妈们在产检的时候医生就可以通过各项检查来判断导致宝宝宫内生长迟缓的原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导致SGA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母亲因素:感染、慢性疾病等;
2、胎盘因素: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血管急性等;
3、胎儿因素:遗传缺陷疾病、先天性畸形、宫内病毒或细菌感染、多胎、染色体异常等。
小于胎龄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要面临哪些问题?
1、导致孩子身材矮小
小于胎龄儿(SGA)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SGA导致儿童和成人身材矮小的概率是适于胎龄儿的5~7倍。虽然80%的SGA在出生6个月内就会开始自发地追赶生长,85%以上能在2岁完成追赶生长,但仍有10%~15%的SGA儿童2岁时不能追赶上正常身高,身高低于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
2、导致代谢问题
小于胎龄儿(SGA)成年后患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于适于胎龄儿。
3、影响孩子神经心理发育
小于胎龄儿(SGA)认知缺损与低出生体重、低出生身长及小头围相关;未经历身高和(或)头围追赶的患儿结果最差。
刘医生告诉默默家长,虽然默默是小于胎龄儿,但也不要灰心!建议尽早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后,可以考虑采用生长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生长激素治疗对于“小于胎龄儿”,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追赶生长,还能改善孩子的智力和社会心理,减少其成人期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在给默默完善了系统检查,并评估身体情况后,建议使用生长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辅以饮食调整、保障睡眠及运动干预。每注射3个月来院复查一次,与此同时刘医生会针对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全程的专业评估。
默默在刘医生这里连续且稳定地治疗了一年,上周来复查时,惊喜的发现如今5岁10个月的默默,身高已经长到了111.8cm,一年之内足足长了11.8cm,和同龄人平均身高的差距从9cm缩小到了3.8cm。这个结果让一家人兴奋不已!
家长们,如果您发现自家宝贝从出生起就比同龄人矮小千万不要大意!要及时做好儿童体检,排查“小于胎龄儿”风险,不及时干预可能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期,让身高问题成为孩子的终身遗憾!
(曹晗)
责编:陈方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