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怎么办?搞清楚原因,心里踏实多了

2024-11-12 16:15 [责编:陈方]
字体:【

啼哭是小孩的天性,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但正常小孩哭闹有时,有度,有原因。夜啼是指小儿夜晚啼哭,白天如常,夜夜如此,甚至通宵达旦的一种病症,以1岁内的小儿多见。

中医认为“阳人于阴则寐”,正常睡眠是阴敛阳、阳归阴的结果。而正常睡眠和觉醒互为因果。小儿夜啼是“睡眠--觉醒”障碍的表现形式。

近日有一名1岁5月龄的小孩(化名)小灰,小灰妈妈带着他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殷旭主任处:“最近这1个礼拜,小灰晚上老是睡不好,睡着以后有时候总会醒来闹一段时间,感觉他呼吸声也挺重的呼噜噜的。有时候还会醒好几次,弄得我们大人也跟着睡不好,还会要起来哄睡。”

主任观察小灰的面色发红,舌苔黄腻,舌尖红,手脚喜欢乱动,眼神中透露着烦躁不安。哭声响亮且尖锐,口中微微有酸臭味。

接着问道:“最近吃的怎么样?平时吃什么比较多啊?平时睡觉是几点睡的啊?白天睡得多吗?”

小灰妈妈回答到:“吃的还好,吃菜明显增多了,最近感觉他吃肉和酸奶比较多,晚上起来还要哄睡好几次。平时大概是10点多睡的,白天睡的还蛮好的,就是晚上不好好睡。”

殷旭主任说“他现在就是白天睡的太多了,晚上就睡不着了,而且晚上要少给他吃东西了,8点以后就不允许吃东西了,零食那些东西都要少吃尽量不吃,吃饭也要多注意营养均衡不能光吃肉,蔬菜水果也要吃,早上也可以吃点水果,慢慢调整过来。

白天少睡点,可以带着在家里做一些活动消耗一下精力,晚上就可以好好睡了,平时也要注意好他的情绪,耐心陪伴。

这个现象在中医里叫做小儿夜啼,属于心惊积热带有食积,晚上白天吃的太多了,消化不了,白天睡的多了,晚上就会精力过于旺盛。开7天的中药回去自己熬,再开5天的小儿推拿一起调理很快就能好。”

经过一周的治疗,小灰的夜啼症状明显减轻,面色逐渐恢复正常,舌苔变薄,口气减轻,大便也变得通畅,之前的情况基本上都消失了,家长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且按照殷旭主任的建议继续注意小灰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小儿夜啼的原因

在中医学中认为:成人有失眠,小儿为夜啼。夜啼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因素之于孕母素体虚寒或孕母性情急躁,遗患于胎儿;后天因素是小儿心肝偏旺,心神不宁。

而夜啼的原因有:惊恐、心火、脾寒和食积。其中惊恐与心火为心神不宁。脾寒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心神受到干扰而不宁导致胃不和而卧不安。本病因寒、热或惊恐所致,病证属性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居多。主要病位在心和脾。

西医学认为:婴幼儿啼哭原因包括非疾病性和疾病性两大类。

非疾病所致者,包括情绪变化,饥饿,口渴,睡眠不足,饮食改变如断奶、喂乳不当致咽气过多等;外界不良刺激如过热,过冷,尿布潮湿,衣服过紧,被褥过重,蚊虫叮咬等。

疾病所致者,任何疾病凡能引起小儿不适或疼痛者都有可能引起啼哭,其中以腹痛、口痛、头痛等最为多见;此外,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钙偏低,导致患儿神经兴奋性增强,夜间惊啼者亦不少。

针对小儿夜啼的治疗方向

先从调整脏腑,安和脏气,调匀血脉为主,可温脾行气,清心安神亦可定惊宁神的中医药物治疗,结合推拿治疗(按揉小天心、按压耳后高骨)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夜啼的预防应从孕期做起,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过量食用寒凉、燥热之品。哺乳期要注意保养,少吃辛辣、肥腻的食物。

除此之外对孩子应该养成日醒夜睡的好习惯,白天尽量不要让小儿睡得太多,临睡前让宝宝解尽小便,夜间少喂奶。另外小孩睡觉要养成熄灯的习惯。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殷旭主任提醒道:如果宝宝每逢喝奶时或喝完奶后爱哭,排便稀软有酸臭味,很可能是胃肠道原因;如果有发热现象,可能是感染体内有炎症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检查和探索病因,从而对症治疗。(通讯员 张璟怡 黄倩)


责编:陈方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