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的身高“逆袭”之路,治疗2年成功长高23.8cm!

2024-07-31 17:03 [责编:陈方]
字体:【

斌斌(化名)是个12岁刚进初一的男孩,身高只有143.5cm的他屡次遭到了同龄小朋友的排挤,眼瞅着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斌斌父母决定带孩子去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谭传梅主任看诊。通过问诊发现,斌斌爸爸162cm,妈妈162cm,斌斌的遗传身高是168.5cm。

斌斌在完善了矮小相关检查后,排除了系统性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及染色体异常等疾病,诊断为“特发性矮小”。谭主任按照儿童矮小诊治规范,建议采用生长激素治疗为主,辅以饮食调整、保障睡眠及运动干预。经过2年的治疗,斌斌的身高从当时的143.5cm长到了167.3cm,足足增长了23.8cm。治疗结束,孩子的各项评估结果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孩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不适,身高增长喜人,骨龄没有加速的情况,也就是生长激素治疗2年,并没有加速孩子的发育。

什么是特发性矮小?

特发性矮身材(IS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基因疾病、无生长激素缺乏和系统性疾病的矮小,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都是正常的,且无法查出矮小原因,据官方统计,70%的矮小儿童都属于特发性矮小。

临床上符合以下指征的患儿,往往可诊断为特发性矮小:

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平均孩子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或第3百分位;

出生时身长、体重正常,无窒息抢救史;

除外已知导致矮小的各种疾病;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GH峰值>10ng/ml,生长激素不缺乏;

生长速率、骨龄正常或稍落后。

另外,应该注意特发性矮小中还有目前尚未识别的疾病混在其中,诊断和治疗一定需要专科医生充分评估和检查。

特发性矮小目前的治疗方式是怎样的?

生长激素是治疗儿童矮小的安全有效药物,早在2003年美国FDA就将特发性矮小纳入了生长激素的适应症。在国内,根据《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特发性矮小是可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常见疾病之一。

特发性矮小几岁开始治疗更为合适?

对于特发性矮小患儿,国内推荐的起始治疗年龄为5岁。来自NCGS大样本长期生长激素治疗的人群数据表明:生长激素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般坚持用药3~6个月能看到较为显著的变化,大多数儿童的治疗时间为1-2年,一般不建议短于1年。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疗时间越长,身高改善效果越显著。

特发性矮小不缺生长激素,为什么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下丘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它是促进我们骨骼生长的重要调控因素,生长激素的功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另一个是生长激素的敏感性。生长激素的分泌就像是一条河的上游水源,生长激素的敏感性就像是河下游的石头,如果河流上游水源太少会影响这条河的流量,如果河流下游有很多石头也会影响这条河的通畅性,特发性矮小患者生长激素分泌不缺乏,但仍然长不高,很有可能是因为生长激素的敏感性较低,或是存在部分生长激素抵抗,导致体内正常分泌的生长激素没法很好地作用于长骨生长,因此特发性矮小患者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效果如何?

生长激素治疗后年生长速率只要对比治疗之前多3cm就是有效果的,特发性矮小的治疗效果一般年生长速率是8-12cm,因个体化的差异效果不同。

生长激素治疗安全吗?

生长激素临床应用至今已近40年,通过大规模数据统计证实,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非常安全的。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多是短期一过性的,主要是一过性的血糖异常、轻微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等,发生率是比较低的,症状较轻,很快会恢复正常。

从斌斌的体重和BMI曲线看,在治疗过程中体重和身高呈比例增长,BMI一直在平均线上下波动,并没有出现超重和肥胖的现象,所以,生长激素治疗并不会引起发胖。

(通讯员 曹晗)


责编:陈方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