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14日讯(通讯员 江鑫 曹正平)6月11日上午,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教授应邀来南华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在红湘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以“合成生物学基石—Red/ET重组工程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为题为衡阳医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作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现场
张友明教授长期从事DNA分子及基因组改造技术和基因编辑操纵技术研发,原创性地发明了Red/ET重组工程技术并阐明了其原理,2000年以原创发明的Red/ET重组工程技术为基础,在德国创建Gene Bridges GmbH生物技术公司,任首席科技官。全职回国后,其领导的科研团队主持和承担国家级项目40多项,其中“Red/ET基因组编辑与微生物资源发掘”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3项、国内专利21项。在包括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220余篇科研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1300,总引用次数超过14500,H-index 57。
报告会上,张友明教授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其发明的Red/ET重组工程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他指出,Red/ET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和重组工程技术是基因组和大片段DNA改造和操纵的理想工具,是以解决瓶颈问题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解决了早期基因操纵领域面临的难题,在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得到了广泛运用。围绕Red/ET重组工程技术在微生物基因改造及微生物天然药物研发、活体生物治疗、人源化免疫球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张友明教授进行了全面的深入讲解。
学术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围绕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领域有关问题与张友明教授进行了进一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责编:陈方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