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火火”案看“七条底线”如何坚守

2013-08-23 11:19 [来源:新华网] [责编:李璐]
字体:【

  [刘德良]相对来讲,我觉得对互联网的进行监管是各国普遍的做法。在中国就要严格依照自己的现行的法律法规来办事,这是由我们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我是搞网络法律的,但是我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发过帖子,我写文章都是客观理性地写的学术性文章,凡是我不了解的事实真相我也不去转发,我可能去读一读,也是比较客观理性地看待。我觉得作为一个法律人,要对自己的言行更加谨慎。 [ 2013-08-23 11:22:52 ]

  [周小平]其实很多网友想发泄一下言论自由,我们应该参考一下美国的做法,美国是“外松内紧”,他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只要有敏感词,很有可能被逮捕。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在互联网的这些行为不犯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看世界,把自己的底线规范好,一定要明白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明白我们将来要走向什么方向。不要以为在网上就可以随便骂。网络是有底线的,违法的事儿不要干,你想要绝对的自由,就要绝对守法。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吧。 [ 2013-08-23 11:21:10 ]

  [主持人]不可否认,当前社会普遍都感到压力很大需要排解,而且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国际国内形势都很复杂,社会上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人把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当作减压阀、发泄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倡导理性? [ 2013-08-23 11:19:04 ]

  [刘德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样,监管的标准和角度也不一样。我刚才讲互联网的信息分两类,一类是侵犯个人信息,侵犯私人权益的,还有一类是涉及到对公共利益的侵害。各国都普遍认为侵犯私人权益是违法或者侵权的,区别在于是不是由公共机关来追究。对公共利益侵犯的时候,欧洲的监管比较严格,比如说纳粹主义、色情暴力等等。我国的规定是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网络社会是整个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的行为规范无论在网络空间还是现实空间都应该遵守,网上和网下谩骂别人,传播黄色信息都是犯罪行为。网络的危害程度要比传统现实空间的危害程度要广,所以可能在追求责任的时候,网络上要重一些。所以大家不要认为网上是“法外之地”。我们有新闻信息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等。 [ 2013-08-23 11:17:52 ]

  [主持人]刘老师,您可能对国外的互联网比较了解,国外对互联网的监管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可供借鉴? [ 2013-08-23 11:13:03 ]

  [周小平]“七条底线”不是谁组织或者谁提出的,是当时参与会议的14个网络名人来提出的,我们都觉得应该要遵守这些东西,否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达成了“七条底线”共识。执法来讲,其实以前法规对违法行为已有规定,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以后,在实际执法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困境,网络的行为如何和现实中行为对接?我认为“七条底线”就是一个契机,明确了在网络上做的事和在线下做的事同样适合于法律,法律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要把新生事物也归纳和概括进来,这样的话为我们的网络上的行为有法可。“七条底线”提供了一个依据和基础。 [ 2013-08-23 11:11:15 ]

  [刘德良]我们互联网现在确实存在很多的乱象,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还与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关系。所以法律法规是“七条底线”里面都包括的,再概括一下就是严格依法办事,遵守法律。同时还要强调对名人道德文化的培养,也需要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这些东西可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执法部门或者主管机关的处理重点应该是严格依照法律办事,如果出现网络诋毁、捏造事实,该追究民事责任就追究民事责任,该追究刑事责任就追究刑事责任。违法就一定要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正气的弘扬,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法律法规是根本。 [ 2013-08-23 11:05:52 ]

  [刘德良]从正常的底线来讲其实就一条,就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来办事,无论是你的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合法权益等等都有相应的规定。现在网络上很多的行为都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和声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有很多的粉丝,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人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就来炒作,制造各种假新闻和虚假信息,来新吸引人们的眼球,由于他的粉丝量多最终可能会从广告角度讲能够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但是如果你捏造事实,诋毁他人的信誉,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 2013-08-23 11:01:49 ]

  [主持人]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已经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观点,强调坚守“七条底线”是否会和言论自由相违背?作为一个网民,你觉得自己受到限制了吗? [ 2013-08-23 10:58:44 ]

  [刘德良]我们觉得法律责任是每一个人都要坚守的底线。名人基于自己的知名度和话语权的影响力,我觉得从道德责任来讲更应该承担较之普通人更高、更多的责任,因为他粉丝很多,影响力更加广泛,承担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毫不含糊的。 [ 2013-08-23 10:57:36 ]

  [主持人]刘老师,像周小平这样的网络名人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吗? [ 2013-08-23 10:56:00 ]

  [周小平]我认为网络名人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力。我是新浪第19个达到500万的博主,但我对成为名人是没有这种欲望的。这几年之所以出来写东西,是因为感觉到很多的人是为了造谣造成了很多方面的危害。比如说一个校长犯了罪,不能打击所有的校长,中国的校长犯了罪,那么美国的校长呢?作为名人大V方面,我觉得等到确实舆论环境比较公平了,各种声音都能够交汇在一起成为一种制衡作用就好了。 [ 2013-08-23 10:53:26 ]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把自己打造成为网络名人吗? [ 2013-08-23 10:49:40 ]

  [周小平]所以,一个市场上如果被菜霸盘踞着,卖菜的和买菜的都会受到侵害。一方面确实要把谣言背后的利益链条挖掘出来,另一方面,要传播正能量,比如说倡导“七条底线”,让大家遵守公正的舆论环境。应该让大家接受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说一上网只能看到大V的声音。我是主张多元化的声音的,让所有人都能够说话。 [ 2013-08-23 10:47:33 ]

  [主持人]但是很多的年轻人没有多方面的信息源。 [ 2013-08-23 10:43:45 ]

  [周小平]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他的转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这几年来写的文章基本都是比较理性的,这里面折射出一个问题,本来不是那么“愤青”的人,受了一些名人大V不好的影响,可能就会觉得他说的都是对的。他是有心之过,还是无心之过呢?如何判定呢?在传播谣言的时候,某些名人大V有可能与谣言的制造者有协议,那对他的行为判断可能就要重新审视了。很多的年轻人接受了持续不断的虚假有害信息以后,可能就会变得很“愤青”,很可能就会做出更加冲动的事情,既伤害了自己,伤害了社会,同时还伤害了家人。一旦我们确实查清楚他的转发的谣言背后是有协议的,就要重新考量了。 [ 2013-08-23 10:43:04 ]

  [主持人]我们知道,周小平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这篇博文被广泛的流传。在这篇博文中,小平也讲到自己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前可能也经常在互联网上充当“社会不公的审判者”角色,请给网友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一个“愤青”变成一个理性的思考者?在信息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网民如何辨别真伪,保持理性? [ 2013-08-23 10:36:37 ]

  [刘德良]我觉得如果是法律法规禁止传播的信息,信息的传播者要慎重,如果擅自去传播,很有可能要被追求侵权责任。还有很多的行为是很难辨别的,我在网络上就非常的慎重,因为我每天是离不开互联网,我不可能见到别人说了以后就随便地去传播或者指责,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东西,不是因为你转发了就不会受到追究了。很多显而易见的侵权责任,我觉得传播者会或者转发者会受到法律的追究的。 [ 2013-08-23 10:35:12 ]

  [主持人]网友通常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某起炒作或者造谣传谣事件中,自己并不是信息的第一来源,也没有办法证伪,所以不用担责,那就看到什么就转发什么吧,尤其是那些能够刺激公众神经的“社会不公”事件。同样,那些微博大V们也会有这样的认识,面对这种问题和心理,我们该怎么办?是否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呢? [ 2013-08-23 10:33:46 ]

  [刘德良]相关部门都是有相应法律规定的,比如说你在网上谩骂侮辱他人,侵权责任法是有相关规定的。有很多的网友和社会公众可能觉得网络是开放和虚拟的,认为法律上没有规定或者法不责众。很多人是基于这种心理去想的,这是非常有害的。不要认为我们的行为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法律空间和现实空间是同样的,我们要遵守相应的规范,大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点。 [ 2013-08-23 10:33:05 ]

  [主持人]众所周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秦火火”等人被刑事拘留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警方披露的信息,“秦火火”、“立二拆四”是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的,请刘教授给我们大家普及一下法律知识,有什么样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我们的网上行为? [ 2013-08-23 10:30:09 ]

  [刘德良]我觉得类似的所谓炒作也好,在网络上诋毁也好,可能会涉及到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因为捏造事实很多情况下都是侵犯名誉权。另外,在网上传播黄色淫秽信息,法律都是禁止的,所以这种行为就是违法的。有的是侵犯个人名誉权,还有一些是对单位和企业有所伤害,更多的是民事侵权和非法传播有害信息。 [ 2013-08-23 10:29:32 ]

  [主持人]像“秦火火”所操纵的这些互联网上的炒作,以及各种造谣、传谣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哪里? [ 2013-08-23 10:22:54 ]

  [周小平]这两个人我比较熟了,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网上关注他了,任何东西是需要有规矩的,在规矩之内是自由,在规矩之外就不是自由。 [ 2013-08-23 10:20:58 ]

  [刘德良]具体的幕后的东西可能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在互联网上有一些奇谈怪论或者所谓的炒作,这些现象现在是比较常见的。 [ 2013-08-23 10:15:22 ]

  [主持人]谈到这种情况,网络还有一些炒作行为。最近“秦火火”案爆出一些细节,郭美美、干露露等所谓的网络红人背后原来都是有幕后推手的,在知道内幕之前你们怀疑过这是在炒作吗? [ 2013-08-23 10:14:30 ]

  [周小平]我可能年轻一些,我觉得我还是有一些气愤的事情,比如说“扣帽子”的行为或者“一打一大片”的问题,其实这是违法的,我们需要有一种法律法规来约束它,或者是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种行为。 [ 2013-08-23 10:13:56 ]

  [刘德良]我每天都离不开互联网,早晨第一件事儿就是上网,了解各式各样的消息。我对网络上一些常人看到比较气愤的事情比较理性,所以基本上没有让我特别生气的事情。 [ 2013-08-23 10:12:20 ]

  [主持人]两位都是经常上网的人,你们互联网上遇到过什么特别气愤或者特别不能容忍的事情吗? [ 2013-08-23 10:11:40 ]

  [周小平]大家好。 [ 2013-08-23 10:10:21 ]

  [刘德良]大家好。 [ 2013-08-23 10:09:56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众所周知,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近日,“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一些所谓的网络名人就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警方拘留。不久前,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网络名人达成共识,提出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的传播正能量。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两位嘉宾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坚守“七条底线”的必要性,同时也通过“秦火火”这个案子来谈谈网民该如何坚守“七条底线”。 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这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德良老师,这位是网络名人、80后时评人周小平。先请二位和网友打声招呼。 [ 2013-08-23 10:08:09 ]

责编:李璐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