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照出美国网络监控“伪”与“恶”

2013-06-30 20:43 [作者:邓伐檀] [责编:杨帆]
字体:【

        作者:邓伐檀

  “棱镜门”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当局和朝野政客一直以“安全”为由来为此辩护。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在国会听证会上辩解称,“棱镜”等秘密监控项目可以阻止9·11恐怖袭击;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则表示将在公开“棱镜”反恐案例,以此证明网络监控确为维护安全所需。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把别国的互联网信息管理行为统统称为“侵犯自由”、“窃取商业机密”等,把自己更加大规模大范围的网络监控则全部标榜为反恐所需,这本身就暴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事实上,“反恐”绝不足以成为“棱镜”等网络间谍行为的借口,美国的互联网监控不仅不足以维护美国和美国民众的安全,反而成为人们必须警惕的重大“安全威胁”。

  首先,严重威胁全球网民的信息安全。这是一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咂舌,明显超出了获取恐怖犯罪信息的正常需要。今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德雷克和宾尼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设备将很快开始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资料并将把这些资料保存几十年。那么,难道全世界的网民都是“恐怖分子”吗?就像警察在不告知身份、不经当事人同意、不履行严格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肆意破门闯入无辜公民的家庭,美国当局在人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全球数十亿公民电脑,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申辩,都是站不住脚的。

  美国网络监控计划并非只有“棱镜”这一项,而“棱镜”计划监控的也并非仅仅是个人电脑用户,还肆无忌惮地侵入他国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网络等。比如,斯诺登爆料,美国当局对中国数家主要电信公司发动过密集的攻击,还曾持续攻击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这说明美国的网络监控绝非单纯是为反恐服务。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上可以成为达到美国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2011年,以“脸谱网”和“推特”为代表的新媒体,贯穿埃及危机从酝酿、爆发、升级到转折的全过程,成为事件发展的“催化剂”及反对派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类似的事件也在突尼斯和伊朗等国都上演过。超级规模的网络监控,为美国对他国进行网络渗透、颠覆他国政权、破坏他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稳定等提供了巨大便利,难怪“棱镜门”发生后,居然获得朝野一致辩护。

  无底线的监控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和平安宁,并非危言耸听。“棱镜门”不仅暴露了美国说一套做一套、指责他人侵犯所谓“互联网自由”而自己却肆无忌惮地网络监控的伪善嘴脸,也让人们窥见美国超强的互联网技术实力。美国利用这种称霸全球的网络技术优势对他国进行渗透、监控,这既不利于推动制定公正合理的国际互联网规则,也势必激起他国的反击。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触网”的情况下,缺乏公正合理规则的网络社会势必隐患重重,对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构成威胁,而国与国之间的“网络暗战”也难免诱发更多不安定因素。

  在没有任何国际法授权的情况下,对他国和全球网民进行网络监控和渗透,同时又打着“互联网自由”的旗帜指责他国正常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暴露出美国也在搞网络单边主义,谋求互联网霸权的实质。无论是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互联网规则,还是捍卫全球网民的基本人权,都必须坚决反对在互联网信息管理上搞霸权主义的“恶霸行为”和搞双重标准的“莫里哀行为”。

  “棱镜门”更应该是这样一面“镜子”,让美国政客们好好照一照自己的衣冠嘴脸。

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