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批评”有深意

2016-04-20 18:50:43 [来源:指尖的阳光] [作者:千钧客] [责编:刘艺]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广开言路、接受批评,彰显党中央倾听民意、接受监督的自信、自律和包容。一时间,批评成为网络热词。但值得注意的是,网上也出现了一些误读和歪曲,有的以“言论自由”名义,把口无遮拦的违法违纪言论看作“批评”;有的以“爱之深责之切”的幌子,把抹黑唱衰视为“批评”;还有的披上“正义”的外衣,把蛊惑性、煽动性言论当做“批评”。这些误读和歪曲,篡改了批评的要义,危害很大。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批评十分清晰,并且具有深意。从要义上看,这里的批评,前提是“善意”,不是出于私心,更不是出于恶意诋毁或抹黑。即便是听起来“逆耳”的批评,也应该是“忠言”,是为了对方好,终究目的是希望加以改进,绝非那些乱舞大棒行捣乱之实的所谓“批评”。

  发展进步需要善意的批评。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促其改正,是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批评的方式多样,有温和的批评,有直白的批评,有委婉的批评,也可能是激烈的批评,后者中难免出现情绪化,甚至让人一时抹不开情面,但只要是出于真心实意,实事求是,仍然是善意的批评,被批评者应该欣然接受。

  合理抨击属于善意的批评。抨击是用辛辣或挖苦的话语,斥责一些个人丑恶行为或不良社会现象,有利于揭露和制止不良现象的蔓延,应看做善意的批评。但抨击毕竟具有一定攻击属性,应考虑表达方式,倘若使用攻击谩骂或道德审判,则蜕变成了语言暴力或人身攻击,就失去了正义性,算不上批评,严重者还可能触犯法律。

  抹黑唱衰绝不是批评。抹黑的原始含义即为丑化,通过歪曲或形容成丑的,使对方蒙上耻辱。唱衰则是通过虚构或夸大负面,让对方名声受损。可见,抹黑唱衰并不是一种针对客观事实的意见表达,也不是针对不良现象的抨击,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图丑化或贬损对方,与批评搭不上界,更无谓善意,应该受到拒绝。

  伪装的批评需要警惕。现实中特别是在网络上,有一种“伪正义”式表达,或设置诸如“全新免费医疗”等看似正当却无现实操作可能的话题,或恶意传播涉及民生民情的谣言以虚构官方不作为、世态炎凉的假象,进而以“批评”的名义煽动民怨、激发民愤、攻击体制。由于伪装巧妙,这类“伪正义”式“批评”极易欺骗民众,如不及时戳穿,危害极大。

  正处改革攻坚和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欢迎善意批评实质是开门纳谏,集全民智慧力量攻坚克难。领导干部对待善意批评应开阔心胸,虚心倾听,认真吸取,不能闭耳塞听,更不能闻批就跳,见批就驳。广大民众也应珍视批评建议的权利,实事求是,真心实意,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建设性批评,自觉抵制心怀鬼胎的捣乱式“批评”,推动形成言路广开、凝心聚力的大好局面。

相关专题: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