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离婚”都是学区房惹的祸?

古有孟母为子三徙之教,今有猛母离婚为子上名校。

2014-04-22 第552期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婚姻家庭寄托着人们最温暖、最深沉的情感。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假离婚看似荒唐,但是,在批评家长钻政策的空子,提醒他们别弄假成真的声音之外,更多的是否应是好好反思一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使得这种“无奈的荒唐”不要愈演愈烈。

南京女子为给儿子报名校突击“离婚”

昨天一大早,一位妈妈就赶到鼓楼区的登记现场,为女儿登记。她掏出崭新的离婚证,上面的日期是4月17日,这是前一天刚离的。她还出示了离婚协议,上面显示,婚后她和前夫买了一套住房,在秦淮区,这套房子归男方所有,而孩子的抚养权归女方。这位妈妈无业,孩子的户口已经落在外婆为房主的一套鼓楼区的29中学区房里,孩子父亲的户口也在里面。在现场,现代快报记者还看到了一本今年3月签发的离婚证,但这回是爸爸带着女儿,妈妈分得一套鼓楼区以外的房子。爸爸和女儿落户在鼓楼区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里,这间房子只有租赁证,也是名牌初中的学区房。[详细]

是钻政策空子更是无奈之选

这个空子钻得不应该?

为孩子上好学校父母假离婚,官方总会义正词严地批评这种现象,好像是钻政策的空子很不应当,专家也会说假离婚有风险。[详细]

这不仅是政策漏洞的问题

其实,这些家长的心情是很可以被理解的。笔者以为,对于假离婚的问题,不能一味批评老百姓,而要追问谁制造了假离婚的环境?这里恐怕不仅仅是个政策有漏洞的问题。[详细]

政府批评家长的同时,也应反思自己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漏洞产生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择校,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这确实是政策、法律的要求。但是,不实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这个就近入学就是不公平的;只抓就近入学,不解决学校差距过大,这就是错误的,就是政府失职。[详细]

政府应反思自身

不要批评家长假离婚,而要反思政府为什么不抓公平教育,为什么不取消优质学校、实验学校、名牌学校?如果学校之间差距不大,在学校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和教学质量上差距不大,家长有必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名校吗?[详细]

促进教育公平是治本之道

若不保证教育公平,怪象还会发生

教育公平问题如果未能得到解决,诸如家长离婚为孩子赢得名校所在区入学资格的怪事还将继续滋生。“所谓‘就近入学’,真正限制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而北京近日出台的小升初新政就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被热炒的“天价”学区房并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推行就近入学、划片入学,看似促进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但这种强制性的促进并未改变地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只得想办法挤进名校所在的学区。而“突击”离婚、购买“天价”学区房等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所滋生出的“怪胎”,这些“怪胎”的出现,既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也让教育改革的推进履步维艰。[详细]

保证教育公平需从顶层设计入手

由此看来,实现教育公平,仅仅出台一些治标性的政策并不理想,还需从顶层设计着手。不少地方在均衡地区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众多有益的尝试,如实行名校加弱校模式,借助名校的声誉和资源带动弱校的发展;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促进不同级别学校间教师的流动,以此来更新弱校的教师资源。还有实行定向就业政策,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薄弱校任教。只有先保证了地区之间教育的均衡,营造出教育公平的大环境,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才会成为可能。[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张云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