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财政投入"能否根治奶业安全难题?

记者昨天从三元方面证实,北京拨千万财政资金研发的婴幼儿奶粉项目由三元承接。

2014-05-06 第561期

记者昨天在北京市科委官网上查询到,市科委于3月17日发布的2014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表》上,“安全健康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研究与产业化”一项的预算高达1077.9703万元。据悉,除了这笔财政拨款外,三元自身还要配置上千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

北京划拨千万财政资金 专门研发婴幼儿奶粉

政府支持奶粉研发,会有一定正向激励作用,但仅依赖政策扶持是无法根治奶业安全难题的,更无法形成有序竞争的奶业市场。据报道,由北京科委立项、北京市财政拨付给北京三元的1077.97万元即将到位,用于后者承担的“安全健康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研究与产业化”研发项目。面对国产奶粉节节败退、尤其是婴幼儿奶粉近乎被洋奶粉完全垄断的局面,政府通过拨付大额资金支持奶企加大婴幼儿奶粉研发,既可以为婴幼儿奶粉的研发创造更好的资金条件,又可以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以此而论,会有一定正向激励作用。但是,结合近年来我国对奶业历年加大的政策扶持,我们仍不禁会产生疑问,如果仅靠政府支持奶粉研发,其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详细]

"千万财政投入"能否成奶粉之福

该不该“千万财政专门研发婴幼儿奶粉”?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想了诸多办法来同黑心奶粉做斗争,源头认证、奶源地监管、奶粉生产基地驻扎、随时抽查、生产添加物严格把关、销售环节密切监控等等。可是始终达不到好的疗效,市场对国产奶粉也似乎并不买账,洋奶粉依然招摇过市。今日更是花大价钱由政府立项婴幼儿奶粉的研究,立志要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中国婴幼儿成长条件的配方奶粉,用科技手段打造民族品牌。对于高科技企业,对国人有重大贡献的科研项目,该不该奖?[详细]

斥巨资“催奶”纳税人同意了吗?

千万资金扶助奶企,如果真能催出“中国好奶”,也不枉费纳税人的付出,只怕会被无良企业套领冒用。2009年,安徽霍邱县曾拿出6亿元奖励大昌矿业。最近,此事的拍板责任人接连受到查处,说明当时的决策就是错误的,他们与企业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其实,我国要想生产优质好奶,缺的不是技术和工艺,而是责任和良心。现实中,一些奶企在生产过程中不该减的减了,不该加的又加了,盲目追求利润,又怎能与洋奶竞争?与其拨付千万来扶持奶企,不如切实保护好奶源,加强奶品生产制作过程监督。[详细]

给奶企拨钱研发能换来奶粉安全吗?

财政研发婴幼儿奶粉的意识错位

退一步讲,政府用财政给企业做奶粉研发,就算是成功了,让国民从中受益,也不能为这种不合适的行为开脱,因为市场研发的主体更应该是企业,政府强行介入是对市场规则的破坏,没有了政府的干预,企业未必就研发不出来,用破坏市场规则的代价来做一件离开政府也未必不能成事的事情,合适与否恐怕不言自明。说到底,用财政来研发婴幼儿奶粉的意识错位,不仅是没有认识到国内奶企业的症结所在,更没有认识到简政放权的真正内涵以及政府真正该做什么。[详细]

扶持国产婴幼儿奶粉不是钱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父母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已经不仅是奶粉本身的问题了,而是对整个中国食品行业存在不信任感——消费者很容易从某些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广泛联想,进而怀疑其他食品的安全性。也就是说,既要解决国产奶粉本身的信任问题,更要解决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问题。其实,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或者国产食品不信任的实质,是对某些地方监管者、某些企业的不信任。所以,政府拿钱支持国产婴幼儿奶粉研发,虽然值得肯定,也值得借鉴和推广。[详细]

政府在婴幼儿奶粉市场需要做什么?

引导奶企“创新”,更应借助市场之力

在北京市科委牵头的公共财政扶持下,终于有奶企开始埋头做些研究了。从效果看,其或许能诞生些可供利用的成果;可该行为的合理性,或许仍经不起仔细考量。此举是否有地方政府“关照”本地企业之嫌?是否侵犯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是否有用科研资金“套取”商业收益的成分?凡此种种,必得有所交代才是。请相信,国内奶企未必没资金、没能力独立开展学科研究。与其由财政出资“牵着”其行动,终究不如真正激起市场的优胜劣汰,来倒逼它们自救、自新。[详细]

奶粉安全靠拨款不如靠监管

可是,光靠科研能不能制造出安全的婴幼儿奶粉来?我们相信科技可以创造奇迹,通过研究也确实有可能把技术空白补上。但是,生产安全健康的婴幼儿奶粉,最关键的还是要多一些良心和责任心,少一些逐利的冲动和对消费者权益的藐视。而要做到这些,最迫切需要的便是监管发力。如果监管缺位,即便研究出来的成果再怎么“高精尖”,投产之后都可能走样,妈妈们的心照样没法从洋奶粉上收回来。[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戴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