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降暴雨成“水城” 民众当街捉鱼

[来源:新华网]时间:2014-05-12 17:06:31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对于昆明市盘龙区小坝新村的居民而言,19日清晨宛如从噩梦中醒来,小区像一个大游泳池,私家车被淹没得只剩下车顶,积水漫进一楼住户家中。18日晚的一场暴雨,让昆明这座春城一夜之间变成“水城”。整个市区多处路段、隧道和小区积水严重,交通接近瘫痪。

  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并非昆明独有。今年以来,城市内涝频发,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令人震撼。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从北方城市到南方城市,无不饱受内涝之困。

  经历2011年6月“到武汉看海”的尴尬遭遇后,武汉市在今年7月初的梅雨季,出现城区大面积内涝现象,再度暴露出城市排水能力不足和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7月5日至7日,武汉遭遇连续暴雨。记者7日在武汉市中南路、岳家嘴、黄浦大街、汉口火车站等区域见到,城区主干道不少路段大面积积水,雨水漫入临街店铺与民房,大量车辆在水中熄火抛锚,部分区域积水深度达到1米。长江隧道也首次因城市积水而临时关闭。

  在汉口香港路的一些居民社区,记者看到淹在水下20多公分的地下排水口,非但没有引水排水,反而不断在向街面“反灌”,造成积水点水位迅速抬高。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项久华说,武汉市现有排水系统仅能承受日降雨量100毫米,小时降雨量34.5毫米的暴雨,抵抗暴雨排水标准仅为“一年一遇”。

  追问

  城市内涝缘何重复上演?

  有学者称“一场大雨就把一个城市几十年的建设打得原形毕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话说得或许有些偏激,却发人深思:为什么在极端天气下,现有排涝设施跟不上城市积涝的步伐?为什么我们能以惊人的速度、高新的技术来修建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却改变不了‘逢雨必涝’的现状?”

  城市内涝在多座城市重复上演,原因何在?

  “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昆明一位排水专家对此直言不讳:“当昆明市地上工程快速发展时,繁华的商业街和高楼大厦下面,是一套无法与之同步配套的排水系统。”

  在江西赣州,有一条著名的排水沟渠“福寿沟”,建于宋代,如今在市政工人维护下,仍在发挥排涝泄洪的功能,这个区域也从未发生过内涝。

  穿越千年,今天的我们似乎遗忘了先人留下的经验。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专家程文利说,城市发展中,大树变成绿地,沙土地变成水泥地,雨水下渗能力弱化,汇集至城市道路形成水流,这是城市内涝主因之一。

  前瞻

  计划10年建成排水防涝体系

  我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这是记者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的。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加之部分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调蓄雨洪河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在审核汇总各地规划建设任务基础上编制全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

  这位负责人说,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编制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指导各地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综合规划。

  与此同时,住房城乡建设部还组织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各地结合普查,全面评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风险,建立规范的普查信息数据库,为建立数字化城市排水防涝管控平台创造条件。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