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发2.2亿全民红包意义非同小可

[来源:半壁江中文网]时间:2014-05-08 07:19:14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5月5日启动,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据悉,本次补贴对象是具有三亚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间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的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人民网5月6日)

  三亚的物价补贴发放始于2010年,已经从政府临时性救助措施,发展成政府财政预算的制度性安排。从政策受益面看,最初是部分本地户籍人口可获补贴,到今年则是全部本地户籍居民外加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地户籍居民,三亚70余万常住人口中约有62万人成为补贴发放对象,基本上做到了全民共享。传说中的“全民红包”在三亚成为现实。

  之前澳门、香港给居民派发红包,令无数内地民众艳羡。如今三亚首开内地城市“全民红包”先河,自然引来网上好评如潮。不过也有若干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于两点——其一是,公共财政应更多用于雪中送炭,而不是像撒胡椒面似的给全体居民发补贴。每月60元的红包,对富人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也不足以让穷人脱贫致富,为何不将这笔钱集中用于周济穷人?其二,三亚发红包的官方理由是当地物价上涨过快,居民生活压力大,而发红包显然不是治本之策,当地政府应该在平抑物价和提高居民收入上多想些办法。总之,这样发红包既有欠公平,也没有效率。

  这就很奇怪。澳门、香港给居民派发红包也是搞“平均主义”,很少有内地民众觉得有何不妥,反而一致认为应该向人家学习。现在我们也有城市派发“全民红包”了,却又说三道四。如果不是酸葡萄心理,只能理解为某种偏执:但凡政府出台某项措施,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上一棒子。有质疑精神是好的,但不能搞双重标准。

  关于三亚“全民红包”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看。每月60元对富人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绝对不至于招致富人反感,至少是一种“精神福利”;对穷人而言,60元可能就是一个月的水电费,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任何公共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一项政策可以帮助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没有意见,就可以认为它是好政策。当然,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但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这笔钱放在政府手里就一定能用于雪中送炭吗?每到年底,部分地方政府“突击花钱”,花了大量不该花的钱,如果把这些钱作为红包向全民发放,哪怕是平均分给穷人、富人,也应该是更公平、更有效率吧!

  派发红包于平抑物价而言当然算不上治本之策,但至少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并且,红包与“治本”并不冲突,不是说政府发了红包就一劳永逸了。换言之,红包只是一个“增量”福利,政府该做的还得做。去年年底澳门政府宣布,2014年将继续向永久性居民发放红包,当时内地某专家称之为“懒政”,如今三亚派发红包,同样有声音批评是“懒政”。此举是勤政还是懒政,最有资格作出评判的应该是三亚市民。

  相比港澳高达数千元的红包,三亚红包钱虽不多,但意义非同小可。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13年,三亚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7.50亿元,较上年增长16.6%,而同期三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两相对比,三亚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比居民收入的增幅多出了约6个百分点。而三亚全年发放的物价补贴约为4.4亿元,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6.5%——也就是说,政府比居民“多拿”的一部分,通过派发红包的方式又还给居民了。这是观念上的巨大进步:当政府财政有盈余时,应该通过种种方式还富于民,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给全民派发红包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但肯定是顺民意、得民心之举。

  当然,三亚的“全民红包”政策有其地域特殊性,具体做法未必适用于所有城市,但蕴含于其中的还富于民、藏富于民的理念值得其他地方政府见贤思齐。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