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脚院士走红的背后是期待学术回归

[来源:青年时报]时间:2014-04-24 17:24:02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部分学者过于追求浮华的东西,在功面前太过自轻自贱,在学术面前又太傲慢无礼,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做学术的人越来越少

  这两天,一张“院士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我国遥感学界泰斗李小文。网友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看着像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在我看来,李小文之所以被称为“扫地僧”,显然与其穿着打扮有关。光脚布鞋的形象与人们印象中的院士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身为一名院士,经济上应该不会太窘迫,却仍然在这个学术日益行政化功利化的时代,作一个简单纯粹的学者,保持其率性自然的处世方式。与其说大家追的是光脚院士的外貌,倒不如说是在追他“把扫地僧做得自得其乐”的心。这才是网友们为其点赞的原因。

  诚然,一名院士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靠的就是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跟衣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不是说穿着朴素的就一定是品德高尚、学术造诣深,而那些穿戴整齐的院士,也未必就是道貌岸然。但在现实中,部分学者过于追求浮华的东西,在功面前太过自轻自贱,在学术面前又太傲慢无礼,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做学术的人越来越少。与刚刚卸任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因演讲而走红一样,这代表了公众对某方面现状的不满。

  近些年来,论文造假、科研腐败、院士官员化……这些现象让很多人意识到,院士或许远没有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纯粹。光脚院士走红,其背后凸显的是人们对当今学术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媚俗的现状的不满。李小文的出现正填补了人们对真正学术的期待、对学术大师的饥渴。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李小文“神一样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学术界种种亟待整治的乱象和对学术回归本质的迫切期待和呼吁。在他面前,很多学者都应汗颜。学术成果才是学者安身立命的根本。真正值得钦佩的学者,是能够怀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摒弃浮躁功利的心态,拥有学术情怀,用学术成果来丈量自己的人格高度的人。

  在《天龙八部》故事里,“扫地僧”的出现用自伤化解了两代恩怨,点化了世人,避免江湖上一场腥风血雨。在现实中,我们仍然期待,光脚院士在关键时刻,让这一股清泉纠一纠学术界的污浊之气,让更多学者回归做学术的本质,成为学术精神的守望者。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