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教育公平需从顶层设计入手

[来源:红网]时间:2014-04-23 00:18:36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4月18日是南京市规定的小升初跨区借读生回原籍登记的第一天,在不允许跨区择公办校的严规下,名校云集的鼓楼区,报名的人特别多。记者发现,有些孩子根本不符合户口、实际居住地及房产证三个条件,但不少家长拿出了近期才办的离婚证,有的还是登记前一天才离的婚。他们都是一方放弃婚后房产,带着孩子迁回住在名校学区房的父母家。(4月20日《现代快报》)

  不允许跨区择公办校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均衡地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下,名校云集之地自然会使人们趋之若鹜,强令禁止跨区借读只能逼就家长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家长费尽心机也想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突击”离婚也正是为了能让孩子入读名校。因而,在均衡教育资源、实现了地区间教育基本公平的前提下,再出台中小学的入学政策或许更有益。

  教育公平问题如果未能得到解决,诸如家长离婚为孩子赢得名校所在区入学资格的怪事还将继续滋生。昨日,朱永新在“2014解读中国教育发展动态”报告会上曾言:“所谓‘就近入学’,真正限制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而北京近日出台的小升初新政就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被热炒的“天价”学区房并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推行就近入学、划片入学,看似促进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但这种强制性的促进并未改变地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只得想办法挤进名校所在的学区。而“突击”离婚、购买“天价”学区房等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所滋生出的“怪胎”,这些“怪胎”的出现,既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也让教育改革的推进履步维艰。

  由此看来,实现教育公平,仅仅出台一些治标性的政策并不理想,还需从顶层设计着手。不少地方在均衡地区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众多有益的尝试,如实行名校加弱校模式,借助名校的声誉和资源带动弱校的发展;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促进不同级别学校间教师的流动,以此来更新弱校的教师资源。还有实行定向就业政策,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薄弱校任教。只有先保证了地区之间教育的均衡,营造出教育公平的大环境,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才会成为可能。

  当然,营造教育公平的大环境谈何容易,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政策显然也收效甚微。只有深挖当前教育现状的根源,从源头上着手进行改革,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