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

[来源:东方网]时间:2014-03-21 00:22:43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原标题:自来水“异味”折射环境污染“况味”

  3月14日,环保部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1月至今,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媒体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已达10起。(3月19日《法治周末》)

  因为水域污染严重,导致自来水中含有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充满异味。然而,普通市民读不懂水质,也不知道苯酚的危害性,因而对充满异味的自来水照喝不误。可见,人们长期喝着被污染的自来水,身体健康受威胁,却浑然不觉。问题是,苯酚的危害还在其次,人们用的自来水中,还有比苯酚更可怕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环境激素”等。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生态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是影响和搅乱生物内分泌系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总称,它主要危害生物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对人体的损害则表现在发育、生殖、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现在知道,人类直接使用的人造化学物质有7-8万种,这些化学物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毁灭性的隐患。特别是“环境激素”,已成为肆虐全球的一大公害。相比一些重视环保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工业污水尚未经过全部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尚未列入议程,部分地区仍使用剧毒农药,垃圾处理比较原始,所以“环境激素”的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以长江为例。2011年,长江排污量达到339亿吨,让人们不得不对长江水质安全深感忧虑。尽管有关部门表示对长江水质不用过分担忧,但如此无节制地向长江排污,长江终会成为一个超级“垃圾桶”。更何况,此前有研究成果表明,长江水中含有大量“环境激素”,已致许多鱼类生长发生病理变异。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对水域质量的监测与保护体系尚为空白,毫无节制的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母亲河”污染严重,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环境激素”,已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可见,自来水异味,折射出环境污染况味。尽管媒体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已达10起,但相对我国水域污染现状而言,只是冰山一角。残酷的现实告诫我们,加强对长江、湖泊、水库等流域的环境保护,已显得尤为迫切。毫无疑问,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包括合理使用农药、污水处理后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等,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激素”等化学物质的危害。在应对水污染上,发达国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并采取了相关措施防治,而我国目前监管漏洞很大。因此,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水质监测体系,通过立法保护水资源。汪昌莲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