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明星虽可逃脱法律追究 但逃不了舆论的针砭

时间:2014-03-18 00:32:52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如果你是经常刷微博的人,就不会对“大V”时不时发布的“微推销”感到陌生。相较于传统代言中的小心翼翼和重大责任,近来兴起的“微代言”模式,开始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网友的疯狂吐槽。(3月16日《北京青年报》)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广告代言的风险成了明星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也对于明星广告代言曾经有过的乱象,起到一定的遏制效果。实际上,明星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对得住众多的拥趸、粉丝,就应该遵守法纪,不能由于钱财而毁了个人的声誉,自断后路。

  明星们在电视、平面和落地活动等传统的广告代言中,已经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注意个人形象,不过,利用“微博植入式”营销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又开始逐渐兴起。“微代言”的方式更便捷,还可以规避一些以往时常发生的风险,让明星在嬉笑打闹间,轻松赚钱于无形之中,日渐被众多明星们接受。

  明星代言是娱乐工业化、市场化的正常现象,不管是传统手段,还是与时俱进的“微代言”,终究是以明星的个人身份为资本的。明星们在娱乐场上辛苦挣下的身家,总不愿意葬送在自己代言的商品手上。而“微代言”的操作手法,具有“零成本”、“易操作”、“隐蔽性”的特点,恰好迎合了明星们的希望,何乐而不为?

  “微代言”与以前的广告代言相比,可以让明星们轻装上阵,少了太多顾虑,然而,“掩耳盗铃”式的心理还是避免不了代言的风险。毕竟明星的公众效应,会导引他人的消费意愿,如果某种商品出现了不可意料的问题,明星们固然可以在法律责任追究上脱身,却依然逃不了社会舆论的针砭——你的微博内容赫然在目,一切的自我辩解都是苍白的,众人的口水也会淹死明星。

  假如明星们把“微代言”当做自我保护的一种好办法,把“微代言”当成登楼撤梯、干脚上岸的策略,可以把广告代言的风险洗刷得一干二净,那就大错特错了。微博既然是一种商品营销的方式,就注定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侥幸的心态,只会让自己在不期而遇的危机前手足无措。微博可以让你上头条,当然,也能扒皮扒得鲜血淋淋。

  “微代言”对于明星们来说,只是发布媒介和操作方式的变化,“微代言”蕴含的不确定性,甚至要比传统方式更大。况且,“微代言”本质上还是一种商品广告代言,只要明星本人或者明星的经纪公司能够慎重选择,按照法律规定办,风险就可以控制到最小。可见,明星们的“微代言”不是法外之地,一旦随意的“微代言”成了习惯,跌进自己挖的坑也就难以避免了。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