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和研究雾霾可以并行不悖

[来源:西安晚报]时间:2014-03-03 16:52:39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媒体近日报道,中科院将在北京怀柔建设世界最大的“烟雾箱”以解决污染难题。该项目筹备负责人表示,的确有建设此项目的意图,但其作为一庞大的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目前尚未得到发改委批复。整个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初步预计需要5亿元预算。

  “中国拟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初步预算5亿元”,网站提炼出来的这一标题,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直言没有必要,把钱用在治霾上多好。

  在涉及科学研究时,舆论的观点并不都是专业和理性的——这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简单地认为治霾不需要研究,犯下了盲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自然也站不住脚。正如专家所说,“烟雾箱”可以模拟环境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和现实中的大气环境不同,可以人为对压入的污染气体进行控制,对于研究来讲是很好的手段。这也意味着,建设“烟雾箱”是有科研价值的。

  但是,当在一个话题上形成了比较集中的意见倾向时,在其背后常常对应着公众的担心,以及现行做法的不足。因此,对于质疑声,不能简单地忽视,更应该追问几个为什么。在对治霾研究的态度上,同样如此。

  分析多数人的质疑,侧重点不在研究,而是在治理上。归纳一下网友的跟帖、评论可以看到,很多人担心,建设“烟雾箱”反而可能影响治霾。主要指向两方面:一方面担心,投入5亿元用于研究,可能影响了治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担心,有关方面会以还没有研究好为名,为治霾不力寻找理由。

  治霾和研究到底有没有矛盾,治霾是不是一定要以研究为前提?对此有科学家表示,“我们身边的大气环境就是一个大的烟雾箱,而且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天然的实验”。这也是许多人的观点。有网友讲,“北京就是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这绝非无的放矢,也并非无稽之谈。

  当下雾霾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远远不止是北京,很多地方都深受其苦。城市的天空,已经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室”。而且针对雾霾的成因,治理的举措,也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这意味着,治霾和研究并行不悖,这也是科学家所说的,“对于政府来说,不能等到烟雾箱这样的科研设备出来再寻找治理空气污染的答案”。

  如果政府在治霾上表现出了应有的决心和勇气,那么公众对于雾霾研究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反感。反过来讲,如果政府在治霾上没有大的动作,或者做得不够好,那么建设“烟雾箱”就可能引起非议。这里公众质疑的不是花钱搞研究,而是只见在研究上掏钱、不见在治霾上出力——这也是位居“四风”之首的形式主义。

  治霾不必坐等研究,也不必以研究为前提。从长远看,治霾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精细的实施,需要对雾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就当下而言,治霾刻不容缓,不是非要等到烟雾箱这样的科研设备出来,不是非要等到研究成果获得科学大奖了,然后凝聚共识、寻找答案、推动治理。治霾归治霾、研究归研究,一边治霾、一边研究,这才是上策。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