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打车软件实在有点“萌”

时间:2014-02-24 04:40:36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光明网评论员:随着使用打车软件的人越来越多,曾经被称为“打车神器”的打车软件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记者从太原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了解到,2月19日、20日两天,太原全市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出租车司机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集中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2月23日《北京晨报》)

  当“嘀嘀”和“快的”轮番PK时,扮演“渔翁”的司机和乘客笑了。打车软件在岁末年初狠狠地搅合了一下出租车市场,份额之争、渠道之争、媒介之争……不过是自由竞争下的攻城略地的戏码。只要监管者守得住底线,就算软件互掐,天也不会塌下来。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层面的“余额宝”与“理财通”都能相安无事,叫车市场的“嘀嘀”与“快的”,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遗憾的是,最近有关“贵圈真乱”的声音,已经如一盆盆脏水,凶猛泼向打车软件领域。譬如,说打车软件增加了出租车事故率。

  这实在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欲加之罪。表面看,一些事故的确是因为司机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所致,但当年出租车上的车载电台投入使用,不同样面临类似的诘问?如果真要比较事故率,“低头族”玩微博微信出的事儿,比打车软件上的分心多了去了,是不是意味着社交软件都要闭门思过、自我了结?一心二用,自然会增加安全隐患,就是走路玩智能机,也有撞电线杆子的风险,这在概率上确实值得注意。但问题是,这种风险,不是软件与生俱来的毛病,是使用者主观放任的结果。就像微信或者陌陌,你可以拿来交朋友,也可以拿来玩暧昧,甚至还能拿来犯罪——但问题是,谁能因此而将罪恶归因于软件本身呢?

  司机开车玩软件,这也不是治不了。一方面,出租车行业本就是个公共监督部门,乘客可以抓拍、可以投诉,只要总公司立好规矩,运营监管部门不掉以轻心,哪个司机敢玩自己的饭碗呢?另一方面,驾车过程中频繁查看手机、拨打电话等,本就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不仅类似事故有警示意义,更重要的是,道路监控若能火眼金睛,计分罚款的罚则能跟上,也会给开车用软件加上约束之力。

  据称,2013年深圳、上海都曾因扰乱市场、危害交通安全等原因叫停过第三方打车软件,而马年春节过后,国内对于打车软件的规范整治已经初现端倪,除北京外,国内多地交通、运管部门表示将出台相应措施规范使用打车软件。规范归规范,市场归市场。不管怎么说,打车软件渗透进市民生活,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民生所期。就像当年的网购伴随着网络诈骗一样,成长期的阵痛与发展中的沉没成本,是任何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代价,绕不开,躲不过,但总有解决的办法。因噎废食地放弃公共责任而一味禁绝,真当禁令能逆转历史的方向?

  与其原罪打车软件,有这功夫,还不如想想怎么让它们依法竞争、有序发展。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