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源村品唐韵

2012-07-24 17:57:2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晓辉] [责编:彭彭]
字体:【

  彩陶源村品唐韵

  湖南日报 黄晓辉

  一周时间,行程两千多公里,穿越沿湘江衡阳、永州、岳阳、长沙。7月17日,“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联合采访团到了长沙县丁字镇彩陶源村。

  彩陶源,顾名思义,和彩陶颇有渊源。这里正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长沙铜官窑遗址就坐落在彩陶源村沿湘江一带。

  在村口,大家就被这个村子的特色吸引。沿村道两旁摆放着两行巨型的陶器制品。有壶,有罐,造型各异,古朴有趣。两个立柱亭式建筑分列左右,上书“彩陶清溪十里画烟,唐风古韵千古文章”,一幅对联写出村子的良好的自然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彩陶源村民的豪情。

  彩陶源村属于丘陵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长8公里的彩陶溪自东向西蜿蜒而行,汇集108冲的水源流入湘江。彩陶溪两岸树木葱郁,溪水清澈,村民大多择岸而居,一处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在彩陶溪注入湘江的入河口,有一个近千亩的天然绿洲——浮洲子,犹若浮萍,漂浮在湘江之中。浮洲子上草长莺飞,白鹭点点,生机盎然。

  沿溪而行,千米之外就是浩浩汤汤、徐徐北去的湘江。天空阴沉,水天相接,在清波微澜的江面上,一群水鸟盘旋。耳畔回想远处采砂船的轰鸣,村支书周新国说,“这是我最大的忧虑,长沙铜官窑就在旁边,不但影响这个国字号遗址公园的形象,对湘江大堤更是一种威胁。”

  跨过彩陶溪桥,往前就是觉华山,觉华宝塔耸立山顶。拾级而上,并不费力,在用小石块铺成的石阶上在轻松之余,别有趣味。觉华塔塔门两侧挂楹联一对——“百尺摩霄八景湘潇开卷轴,千秋名镇一窑釉彩耀瀛寰”。在觉华山顶极目远眺,忆及唐朝李群玉所写《石潴》(dàn zhū)一诗: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从觉华山上俯瞰整个村子,遥想当年,眼前不免浮现一幅画面:千年之前,这片临依湘江的村落,码头上人声鼎沸,岸边灯火通红,煤烟缭绕,爆响相接。千年长沙窑装进一抔抔陶土,淬火,出窑,捧出一尊尊精美的釉下彩陶,在湘江边装船,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各地,被世界追捧。

  铜官窑,并非官窑。他是因地名“铜官”而名的窑址。它始于初唐,兴于中唐,于五代时期逐渐没落。铜官窑首创了釉下多彩和陶瓷装饰艺术,釉色均匀,装饰雅致,还将诗词、书法、谚语、绘画、雕塑等融入制陶艺术中。在已有的考古发现中,陶器上有“悬钓之鱼,悔不忍饥”等箴言,也有“胡家美酒”之类最原始的品牌广告。当然最出名的是1978年出土的那首“君生我未生”的唐代铜官窑陶器题诗: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祇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千里人归去,心尽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帆逐便风。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归。

  自入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弯汤。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

  天吞日月明,五月已三龙。言身一寸谢,千里重会钟。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君生我未生”,大唐风韵,一览无余。比《长恨歌》更纠结缠绵的情愫,写在新鲜的陶土上,上釉,入窑,淬火······将此诗写在陶器上,这位当时的制陶匠人又是一种什么况味?

  觉华山上“古城埂”旁的湘江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流淌千年,故人已去,却将情思深深融进这片土地,气象万千潇湘从此多情······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