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郑风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018-04-17 15:07:39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郑风田] [责编:刘畅畅]
字体:【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今天学习的主题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与过去的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指导当年“三农”工作的。比如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解决2017年农业农村要做什么的问题。但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一样,它主要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就三大块:农业一块,农村一块,农民一块。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按乡村振兴的架构进行工作部署的。因为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围绕乡村振兴究竟怎么干、有哪些重点、短期做些什么事、长期的做些什么事等做了很多的部署。

在谈乡村振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精准扶贫。2015年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提出了计划2020年中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之后,2016年、2017年全国各个地方进行总动员,采取了这一套和过去“三农”工作有很大差别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第一个,一把手负总责,从省到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各级党政一把手承诺来把脱贫工作做好。过去的“三农”工作主要是管农业的领导在抓,现在精准扶贫实际上是由党政一把手在抓。为什么由党政一把手来抓?因为可以把全社会力量都集中起来。第二,大量派出驻村干部。全国派了77万个驻村干部,第一书记17.5万个。第三,进行严格的考核。第四,大力投钱、投资、投物。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之外,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怎么才能让其他人享受到精准扶贫的好处呢?我的理解,精准扶贫是国家对部分贫困人口的一个试验。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一个扩大版的精准扶贫,它把我国农村人口都囊括进去了。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要把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移植过来。第一,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第二,派出大量驻村干部。第三,把乡村作为锻炼干部的一个特别好的起点。

了解了精准扶贫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过去几年中在乡村振兴方面实际上做了非常多的好的探索,取得的效果也很好。从目前出台的文件来看,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与精准扶贫的相似之处,与过去纯粹的“三农”工作差别很大。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家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四百多字,其中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乡村振兴的目标(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农村主要是农业产业,现在还有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都包括。乡村发展没有产业就不行的。生态宜居讲的是居住环境。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太大意义了。生态宜居应该包括农村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生态环境,小环境指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因此提出另外一个很好的词叫作“农业农村现代化”。

过去我们“三农”工作主要是指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应该说让农村生活的条件跟城里要基本上差不多。我们知道,前两年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小厕所、大革命”。这几年一到春节总有一些乡愁的段子。其中前两年有一个虚假的新闻,说在上海工作的一个江西的男孩子带着女朋友回到江西老家。这个女生一看到农村的环境,一看到农村的饭菜,扭头就跑了。后来说这个消息是假新闻。但是一个最核心的现实是我国城市居住环境和农村居住环境有着巨大的差距。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这一次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家寄予最大厚望的内容。之所以很多新时代农民工到城里打工以后不愿意回老家,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的这一套冬天有暖气、网络、卫生间、厨房……等便利的生活条件。所以,未来农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的人居环境也要得到很大的根治。我们可以发现,随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另外一个文件也发布了,那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当然,乡村振兴还有其他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乡村振兴任务进行了分解。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国家为什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与发达国家的一二线城市相比,要么是没有差距,要么是差距很小,有些方面甚至比他们更便利。但是农村就不一样了。美国大量的大学和大公司总部都在乡村小镇上。前几年,我国的双汇公司把美国最大的养猪公司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收购了,而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就在美国的一个乡村小镇上,这个小镇的几千人大多是他们公司的员工。美国赫赫有名的公司都在小镇上,一个公司占一个小镇,小镇里要么是工作人员,要么是他们的家属。大学也是,很多大学都在乡村小镇上。所以,我们国家用了40年的时间把城市已经建得很漂亮了,如果再通过二三十年扎扎实实的工作,让乡村向城市看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那个时候我们的乡村就不一样了。

第二个问题,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是怎么部署的。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两个时间节点,根据这个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如下:

首先,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也就是,前三年我们要把各种各样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建立起来,最核心的是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一,从一个长远的发展来讲,比如说从33年(2018-2050年)的角度来看,哪些乡村要保留,哪些乡村要起什么样的功能,一定要有一个规划。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把各种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起来。第三,要把各种各样的试点建好。到2020年建党100年的时候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然后,再分两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急不得。用五年的时间是建不成的,用十年的时间可能也不行。我们这次提出用33年的时间,即“3+15+15”,分三个阶段来实施。所以,一个乡村的规划不能只规划到明年,还要考虑到33年之后。

第三个问题,乡村振兴怎么做?

我们在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20个字、5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次乡村振兴也是20个字、5句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只有“乡风文明”一句保留了,其他四句话都升级了,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2005年提出的是建设温饱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应该是小康型的乡村振兴。这一次中央一号文件围绕这五句话进行很多部署。

第一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实际上就是两句话: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国家成立了食药总局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严格管理,这两年重大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基本上没有了。但是,现在食品安全的最核心的焦点在哪儿?在源头!为了生产大量农产品,我们用了太多的化肥、用了太多的农药、用了太多的工厂化农业。这些慢慢成为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一个核心点。这一次中央提出质量兴农,要对整个农业从生产的标准体系、规划体系、检疫检测体系,还有各种各样的标准都要完善。另外,国家要对生产的过程实行绿色化生产。

这一次国家在产业兴旺上做了五点部署。第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包括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第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第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现在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收入太低,怎么让农村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融合,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现在的探讨还很少。北京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因为都市性农业应该是产业融合的一个最前沿的阵地。一个巨型都市的郊区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应该有先天的优势。现在全国虽然做了各种各样的试点,整体离目标还是差得很远。第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走出去”在全世界开发各种各样的农业资源。浙江人走在全国的前面。浙江人一直说有“三个浙江”。因为浙江的人均土地很少,所以一大批浙江农民在全国各地包地种农产品,听说普洱茶赚钱了,跑到普洱包地种普洱茶去;听说山东金乡大蒜很值钱,跑到山东金乡包地种大蒜去了。同时,浙江人还在全世界包地种粮。比如,我们现在每一年从巴西进口很多大豆,有一部分浙江人到巴西包地买地种大豆运到浙江来。所以,“三个浙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未来的农业开放实际上也有很大的空间。

最核心的是第五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们过去一提小农户就是分散、规模低、素质不高。党的十九大对小农户专门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方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另一方面,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小农户还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现在,农村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7岁了,而日本农民平均年龄在68岁。所以,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几个好处。第一,如果把这些地都收过来交给资本去种,那么这些农民没事干了,没事干是一个大问题。第二,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因为农民自己种地主要还是种粮食。但是这个地要是放到资本手里,一定会拿来做别的。因为种粮食一亩地一年也就1000多块钱,1000多块钱对资本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这次国家提出要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就是说我们要做好服务。比如,我去韩国发现韩国一些种地的农民都是老太太,老太太打个电话,别人就可能来给她耕地了,再打个电话,就有人给她打农药了,再打个电话,有人来给她收割。虽然地是由老年人来种,但要做好农村社会化服务。这是我们所欠缺的。这些年有些改进。我们知道,十几年前很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一到农忙季节还要回老家去种地。但是,现在大量农民在农忙季节不回去了。为什么?就像在东北有很多托管。这个地要托管的话,种、收都给包了,但地还是你的,种什么都由你来决定。所以,需要大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所以,国家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民做好服务。

总结一下,怎么才能做到产业兴旺?首先,国家对过去的农业产业的投入还是要继续加强的。第二,国家对农业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标准体系。2018年国家要选200多个县(市)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过去,我们的农业可能为了追求产量,用了太多的化肥农药,以后要按照质量生产的一套标准,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我到青岛发现,一些村庄农民种菜不像原来那样拿到城市去卖了,山东一个村支书告诉我,他们村种的菜与青岛的两家单位对接,菜直接配送到单位。田间地头都放着摄像头,单位对食品质量安全可以追溯,而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农民的利润也大幅提高。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市场,尤其在大城市,潜力无限大。产业兴旺以后还要出台更多的政策,但是有一个标准:必须是高质量的,必须是绿色的,必须是优质的、品牌的。这几年国家也特别强调品牌化的农业。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贵的一万多,便宜的两三百块钱。同样的道理,可能几年以后,同样的农产品,可能外观差不多,但有的特别贵,也有的特别便宜。日本人对日本的大米区分很细,这是北海道的大米,这是九州的大米,还有各种各样的代言。光是大米就有各种各样的牌子。你既可以吃非常贵的,也可以选择便宜的。这是一个品牌化的过程。我想,我们国家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迈向小康阶段,农业品牌化还大有可为。欧美一些国家什么样的农产品卖的最贵?标明某个村里面某个农民生产的,甚至把地址和电话都标明了,这样的农产品是最贵的。因为消费者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追溯到个人,这样的农产品的质量是最好的。所以,农产品特别讲原产地,特别讲可追溯性。我们国家现在农民的品牌意识还在慢慢地发展。褚时健种的橙子叫作褚橙,一下子就火起来了。确实有很多人吃了褚橙之后,认为和一般市场上泛泛的橙子相比,褚橙的口感和质量都要好。从褚橙在全国的流行,就看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对农产品的质量开始重视起来。所以,产业兴旺,除了保证原来的主要粮食生产能力之外,还要大量发展质量农业、绿色农业,这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的方向。中央提出要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是生态宜居。中央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最后做到百姓富、生态美。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习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2013年,习总书记说,“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欧洲的发展特别讲究动物福利。什么意思?动物的生产一定要让它有一定的空间。一些养鸡场,鸡从出生到长成就在一个小笼子里,基本上没有怎么动。一些养猪场臭气熏天。猪和鸡在这样的地方生长,如果天天吃这样的肉,能让人类很健康吗?所以,要想人健康,至少要让你吃的这些猪、鸡的生长环境也健康,因为它是一体的过程。前几年北京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现在,中央又提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要建一个大型的生态绿化带。

我们原来想象中的农村应该是山清水秀风光好。可是,有的村庄一到下雨就污水横流,有的村庄办养猪场、养鸡场,臭气熏天、很多村庄的环境并不好。国家提出的生态宜居从大的角度来说,就是想让农村恢复成有青山、有绿水、有乡愁的地方。

实际上,生态宜居就是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2012年国家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甚至讲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一直铭记,他到国家林业局工作时,习总书记对他叮嘱道,林业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除了京津冀之外,长江经济带也加强造林绿化。

落实生态宜居,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现在,我们的村庄的生产生活是一体的。而改革开放初期,德国人在山东的一个村做“城乡等值化”试验时,首先就提出要重新规划村庄,村庄必须要划为生活区、生产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当时的老百姓不理解,但是现在已经成为受益者,现在这个村人丁非常兴旺。因为划分了区域后,德国人资助他们开始在养殖区养奶牛。可以想象如果生产生活混在一块,在生活区养奶牛,那环境可就要命了。所以,生态宜居从小的角度来说,是对村庄小环境进行规划,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三是乡风文明,第四是治理有效。过去的一号文件里这两个方面讲得比较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风文明怎么抓,对乡村有效治理怎么做进行了很多部署。

第三,乡风文明。主要内容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第四,治理有效。主要内容是: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三是建设法治乡村,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五是建设平安乡村。现在村级尤其城郊结合部村级干部权力含金量很高,要防止小官大贪,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比如说像浙江宁波宁海列出村干部权力清单36条,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规定。乡村综合治理,吸收了浙江的很多经验。因为浙江的村和城连成一片,甚至村里面比城里富多了。浙江通过加大村级的权力清单,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有一系列配套的机制,使得民主协商贯穿于村级事务运行的全过程。

第五是生活富裕。加大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一个是村庄的公路建设,一个是村庄的人居环境改进,还有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逐渐实行城乡一体,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最后一个是精准扶贫。主要是打好最后阶段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对于一些“最难啃的骨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

总之,对于乡村振兴,国家主体的安排是“5+1”,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及精准扶贫,围绕“5+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给我印象最突出的分别是:产业兴旺中把农产品质量作为核心内容;生态宜居中的“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以及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乡风文明中把加大弘扬农村正能量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重点来做;治理有效中的加强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建设乡村;生活富裕中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农村的教育、卫生、医疗等相对应的政策。

第四个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

第一,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第三,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这也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重点。1月15日,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姜大明同志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就表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我们过去对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现在要对宅基地实现“三权分置”,之后可能会出台相关文件。现在我国大量宅基地闲置。“三权分置”后,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户资格权也不变,将使用权流转出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但是,明令禁止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之一。国家对此非常慎重,防止出现农民都把宅基地卖了,也防止出现大量城市人到农村抢购囤积农民的宅基地。

第五个问题,乡村振兴所需的人财物如何保障。

乡村振兴,要投钱、投物、投人,尤其是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来建设农村。人是最核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社会各界精英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让农村以后不再是地广人稀的“空心村”,为此也出台了很多政策。

第六个问题,乡村振兴有哪些组织保障。

党作为“三农”工作的领导,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下大气力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中央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还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之所以很有成效,就是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乡村振兴同样也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想,这项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未来的乡村振兴如何实施,国家会布置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这些重大工程、计划、行动都在制定完整规划之后进行,所以2018年应该是一个规划年。因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初稿已经形成,同时县域层面也要制定具体行动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要靠规划来引领,而且规划一旦制定出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变。所以,如何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规划也是下一步工作的核心重点。

第七个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振兴有哪些经验。

欧洲的经验是年轻人进城、老年人下乡。欧洲的乡村建得非常漂亮,但是农村还是没有人。为什么?年轻人总是要到城里去,到工作多的地方去,到有人气的地方去。但是,他们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做法,那就是:年轻人进城,老年人下乡。那里的乡村小镇建得非常漂亮,大多生活的是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老人,年轻人都在城里面工作。这对中国有很大的启发。现在我国城市里大概有1亿多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我们能够把乡村建得非常漂亮,就可以把一部分城里的老人吸引到农村养老。德国、意大利都是这样做的。我到德国的这些乡村小镇去,发现有很多原来在城市生活的老人到农村养老,他们60岁退休的时候把城里房子一卖,到乡村小镇上养老,养到80多岁的时候再走。因为一旦过了85岁之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再在城里的养老院去,那么这样就有20年左右的时间在乡村小镇上生活。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城乡平衡。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发展养老项目是提倡的,提出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新产业、新业态其中就包括养老产业。

美国的经验我上文已经说过了。大量的大学、公司都在乡村小镇上。

我们国家这几年在各个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村庄发展的一个核心主力是人。一个村庄发展起来都是依靠人。原来在城市打工的一些人回到了家乡,这些人眼界开阔,又有能力,地方政府再给予支持,很多村庄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所以,如何将乡村本土化人才吸引回来建设家乡,这是乡村振兴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我在全国很多地方发现,第一,这些人用了五到十年的时间,把原来破破烂烂的乡村建得非常漂亮;第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富村并穷村。一旦一个村发展起来之后,就把周围几个穷的村庄都撤了给这个富村,慢慢在这个村的基础上发展成一个乡村小镇。这是全国很多地方发展的经验。能人、政府投入、富村并穷村,这样很多乡村一片一片的就发展起来了。

总结一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的部署,国家提出用三个阶段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最核心的是前三年,要做好规划,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再用3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是“3+15+15”。中央一号文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大方面来推动乡村振兴。然后在中央层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提供人财物的支持,最核心的是提供组织保障——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