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情怀·大家谈】读懂习近平心系人民的价值坐标

2018-02-18 10:26:48 [来源:央视网] [责编:潘华]
字体:【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很高兴来到这里,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汶川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发展情况,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从甘肃省定西市元古堆村,到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到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每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奔赴贫困地区,走村入户,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习近平总书记亲赴这个地方,显然大有深意。众所周知,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特别关心凉山的脱贫攻坚,不仅详细询问当地文盲率、脱贫攻坚进展等情况,更要求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

有个令人感怀的细节。曾任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阿什老轨说,如果说当年凉山奴隶通过民主改革翻身作主人,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就是又一次的一步跨千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情牵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他满怀深情地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可佐证的是,从陕西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到福建宁德……习近平一路走来,把带领百姓脱贫当成了最清晰而坚定的价值坐标。

当前,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凉山考察,就专门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如此,可以预期,只要让政策释放出内在潜力,不独凉山,其他地方的贫困人口也将顺利踏进小康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总是不忘扶贫开发,总是关心贫困群众。这几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举世瞩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这一了不起的成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从基本生活到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贫困人口之所以能健步走在康庄大道上,广大人民之所以能享受到有品质的生活,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