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课】小:小事小节,不容小视

2017-11-02 21:08:13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责编:印奕帆]
字体:【

1字小.png

2标题小.png

清代文学家刘蓉在《习惯说》里曾记述了这样一件小事:刘蓉年少学习思考时,常喜欢在屋内踱步。屋里有处洼坑,直径一尺,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直到有一日父亲看到,笑问他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随后叫仆童把洼坑填平。后来,刘蓉把这件小事记录在书里,因为他真正领悟到了“小中藏大”的道理。

3文字演变小 小篆.png

小字甲骨文字形为,是个会意字。有人将其看作小雨点,有人将其看作细微的沙粒,可以理解为托雨点、沙粒之微小,来表达事物微小之意。“小”字从八从丨,“八”在古时表分别,指从中分剖的结果。一个物体,一旦分割,当然就小了。因此,《说文解字》里讲:“小,物之微也。见而分之。”

3文字演变小 楷书.png

小与大往往相对而存在,虽然从其造字本义中看不出感情的好恶,但人们常常会有少不如多,小不如大的观念,如孔子把君子作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与之相对,那些在志向、修养、情操上有所欠缺的人则被称为“小人”。尽管如此,大千世界却缺不了小,人们逐渐认识到小有小的意义,它不仅是大的补充,更是与大相对立的必然存在:大河奔腾美,小桥流水人家也美;大鹏展翅美,小鸟习习学飞也美;“大风起兮云飞扬”美,微风拂面杨柳依依也美……小之美在于巧,在于以小见大、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小说、小品文等文学体裁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因为能够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言简意赅、见情见性、有味有趣。

3文字演变小 隶书.png

两千多年前,庄子在《秋水》篇中告诉了我们小与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大与小是相对的,天地未必是至大之域,毫末未必是至细之度。足下无人知道的小草,也能连成无边绵绵绿茵;夜空中难以辨认的小星,亦汇成了浩浩荡荡的银河;风波的汹涌,是从暗流涌动而至惊涛骇浪;水流的澎湃,是从空山滴沥汇至汪洋浩瀚。曹操感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东坡叹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之于自然,如沧海中的一滴水般渺小,但同时,我们拥有无限的精神世界,伟大而坚韧;我们创造出璀璨的文明,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小与大虽然相对,但从不矛盾,懂得了这一道理,任何人就没有骄傲自满和妄自菲薄的理由。

3文字演变小 行书.png

小与大不仅相通,还可以互相转化。积小成大,化大为小,这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话都喻示着,做事要从小处着手,脚踏实地,重在累积。这种“大生于小”的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屡见不鲜。如《荀子·劝学篇》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并据此劝诫后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3文字演变小 草书.png

能力是从身边小事开始锻炼的,道路是从脚下步伐开始迈进的;同样,问题是从细枝末节开始扩散的,灾难是从蚁穴小洞开始溃败的。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小事小节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由量变到质变,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暗含了大事从小处开始的道理。人生由许多小事小节构成。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原则、有人格——人生的涵养与智慧,尽在其中。(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