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英雄九死一生 记在阅兵式上敬礼的老红军余新元(组图)

2016-10-14 10:55:28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王若瑜] [责编:曾晓晨]
字体:【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屏幕上第一位老兵在经过主席台前的庄严敬礼感动了无数人,他就是余新元。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敬礼的余新元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天起,余新元就坚定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他把自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国家。从十三岁跟着红军开始,余新元始终都在践行着自已的承诺,他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他弘扬雷锋精神,执守信念,吃苦在前,公而忘私,是人民的战士,人民的公仆。

余新元老人 张文良 摄

百战英雄九死一生

在甘肃青海交界处,余新元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战役山城堡战役。那时他只有十三岁,他亲眼看着无数战友受伤,无数战友牺牲。背着缴获敌人的四枚手榴弹和300多发子弹余新元放声大哭。此后,余新元经历了大大小小500多次战役,再也不曾掉下过一滴眼泪,他深深记着指导员的话:当红军的战士不能哭,要哭就不能当红军战士。

受伤流血对余新元来说就是家常便饭。1939年,在黄土岭战役中,他的左腿被炸,骨头粉碎,筋肉断裂。救援人员打算给余新元截肢,幸得白求恩大夫主刀才保住了他的左腿;1941年,在狼牙山,为了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余新元带领的5人战斗小组浴血奋战,余新元被敌人的子弹打穿胸部,从悬崖上摔了下去;辽沈战役中,余新元的右脚被机枪打的血肉模糊,他咬牙坚持,继续冲锋,后来他失去了半个脚掌,至今还靠假肢行走。面对这一切,他说我要是害怕流血牺牲,就不会向党宣誓参加革命了,他把党的事业看的比生命都贵重。

坚定信念跟党走

谁都想不到,如今人人敬佩的英雄,在多年前还只是一个放羊娃。余新元永远记得1936年的那个秋天,那时他还是地主家的小羊倌,每天赶着两百多只羊,在荒山野岭上漫无目的放牧。他原来想的生活很简单,长大了租地主的地,娶妻生子。直到那一天,他遇上了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的红军。红军在他的家乡——甘肃静宁界石铺宣讲政策,帮老百姓干活,深得当地群众的拥护。当毛泽东用湖南口音说出“红军是咱穷苦老百姓的队伍”,挤在人群里看热闹的余新元萌生了加入红军的念头。红军离开界介铺的那个早晨,余新元征得父亲同意,放下牧羊的鞭子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一个早晨的决定,余新元用一生来实践。这个从陇原大地上走出来的红军娃在自己后来八十多年的人生里克己奉公,始终坚持做一名好党员。周围的街坊邻居说,余老一生刚正不阿,从不送礼,送礼就是给人一枚雷锋纪念章。虽然他后来官居要职,但他的5个子女没有一个从政,全部参军,他曾告诫孩子们,要向他们的哥哥雷锋一样做个好战士。5个子女退伍后,余新元也没有为子女提干说过一句话。他说:“要学习雷锋,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

余新元老人给来访者赠送雷锋相册 张文良 摄

两代雷锋的领路人

新中国成立后,余新元在辽宁省辽阳市任职,1959年,一个小伙子闯进了他的办公室,他就是雷锋。因身高体重等原因不能入伍的雷锋慷慨陈词,迫切要求入伍参军。余新元被雷锋的热情打动了,他决定帮助雷锋入伍,于是他将雷锋留在兵役局打杂,晚上雷锋就住在余新元家中,58天的相处,让余新元看到了雷锋的能力,他相信雷锋是个当兵的好苗子。他专门为雷锋入伍的事召开多次会议,又3次找到时任兵役局第一政委,辽宁市委书记曹奇介绍雷锋的情况,在余新元的努力下,曹奇同意破格送雷锋去当兵。

余新元面对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吴春泽“出了差错谁负责”的质问时,余新元说:“我以22年的党龄担保,出了事我负责。”

1960年1月8日,余新元和爱人田儒文赶往车站送雷锋入伍,他们把20个鸡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用品塞到雷锋的挎包里。从小就是孤儿的雷锋握着余新元的手,流着眼泪说:“余叔叔,我要走了,我也没什么送你的,我就叫您一声爸爸吧!”l962年,听到雷锋牺牲的消息,余新元老俩口抱头痛哭。

十七年后,余新元在郭明义身上看到了雷锋的影子。1976年底,听说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报名参军,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的余新元便拖着伤残的身体了解这个应征青年的德才表现。得知郭明义品学兼优,他非常高兴。余新元为郭明义入伍的事又四处奔走,他相信这样的同志经得起考验。送郭明义上火车时,余新元再三叮嘱:“一定要当个雷锋式的好战士!”

退休之后信念不倒

1981年,58岁的余新元退休了。他不愿去过碌碌无为的生活,他决定,要把雷锋精神传扬到底。

这35年来,为弘扬雷锋精神,余新元的脚步从不间歇。即使是做过两次癌症手术,他还是坚持走上报告席,弘扬雷锋精神,总计报告4300多场,听众多达400万人。他还应邀担任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课外辅导员,为194个党政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做过理论辅导,分文不取。

战争中遗留的伤痛一直纠缠着余新元,1996年9月10日,余新元应邀给鞍山市联合小学的学生们作学雷锋的报告。学校位置偏僻,余新元拒绝了学校接送他的请求,坚持独自拄着木棍前往学校。走了不到一半路程,他的右脚假肢接合处断裂,疼痛难忍的余新元一想到孩子们鲜活的笑脸,硬是撑着走到了学校。不到5公里的路程,他走了两个多小时。当一瘸一拐,灰色裤脚被鲜血浸透的余新元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喧闹的孩子们顿时静了下来,他们为眼前这位老人的精神所感动。演讲结束后,教室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但余新元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条被鲜血浸透的裤子了。

有人问他这么做图什么?余新元坚定地说:“图的是老一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江山永不变色,图的是千百万人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敬礼的余新元老人身后就是他生活的院子 张文良 摄

老兵精神感染后人

尽管现在生活在鞍山,但余新元时刻念着他的家乡——甘肃平凉静宁。他总说要为家乡做点事情。但他不知道,他的精神也在悄悄影响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自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余新元的事迹后,静宁人深深为有这样的老前辈而自豪,同时也自发学习雷锋精神。

在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在红军楼前广场上,有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群,无声地讲述着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界石铺时,“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场景。其中有一个身材矮小、满脸稚气的“红军娃”格外显眼。这个红军娃就是余新元。每当有人来到静宁缅怀革命先烈时,余新元是解说员对大家必讲的英雄人物。余新元作为红军长廊里的壁画人物被永远的镌刻在静宁县界石铺红军纪念园内,留在人民的革命记忆里。

正在上学的李涛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电视上看了余新元老爷爷的事迹后,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了要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像雷锋叔叔那样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静宁一中的老师柳国强看了报道激动地说:“我收看了央视关于余新元老先生的报道,作为一个静宁人,我感到很骄傲,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向他老人家学习,同时引导我的学生把雷锋精神好好传承下去。”

余新元的精神不仅感染了家乡人民,也感染着全国人民。这么多年来,余新元一直在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也一直在时时刻刻宣传雷锋精神,是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在辽宁鞍山,余新元亲自号召组建的“雷锋车队”,成为了鞍山市学雷锋的一道靓丽风景。“雷锋车队”为困难户送温暖,无偿献血,照顾残疾人,义务接送考生……这些善良的举动,这种可贵的精神,满满都是正能量,影响着鞍山的每一个人。

如今93岁高龄的余新元,依然没有停止自己践行信念的步伐。衰老与病魔不能阻扰他,他坚持每天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弘扬雷锋精神。他的坚强意志,让每一个了解他的人肃然起敬,他对于信仰的坚守,化成正能量激励着每一个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他的不平凡的一生,就像时代的丰碑,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