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英雄史诗 人间奇迹

2016-10-13 15:16:31 [来源:宣讲家网] [责编:夏博]
字体:【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10-04 16:48宣讲家网李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出过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更是无与伦比的人间奇迹、撼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那么接下来往哪儿走?怎么走?刘伯承提出,一个是走大路,到川北跟红四方面军会合,还有一个是经过彝族少数民族聚住区。最后刘伯承提出,不能够走大路,因为国民党知道红军的目标就是要去和红四方面军会合,所以只能走小路。在通过彝族区时,刘伯承跟小叶丹两个人彝海结盟,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之后就是飞夺泸定桥、抢夺安顺场、过雪山草地,到了川西北去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毛主席形容红军的长征是“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面对国民党的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红军就是靠这种机动灵活的战术和敌人周旋。红军长征经过了十多个省份,几乎半个中国都被红军走遍了。

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本来应该同心协力、共同北上抗日的,但是很遗憾,张国焘利欲熏心,搞分裂主义,伸手要权,尽管中央也做了很多考虑,临时替补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成员都把红四方面军的若干将领替补进来,但是张国焘仍然野心不灭,还是要南下,还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红军如果继续北上,就到了陕甘地区,再去北上抗日就非常方便了。但是张国焘还是坚持南下方针。1938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三月会议,专门讨论了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当时,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之后,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陈昌浩和中央红军的毛泽东等组成了右支队,朱德和刘伯承分到了红四方面军,和他们组成左支队。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发现了张国焘派给陈昌浩的电报:“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样一来事情就非常危险了。两河口会议已经确定了北上方针,现在张国焘要南下,还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怎么办?所以党中央决定先行北上,毛泽东等带着当时的红一方面军和红三方面军脱离了右支队,抢夺腊子口,到达哈达铺。

在这个事情上,很多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是不太服气的,徐向前就曾说过一句话:“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当时的红军大学是跟着毛泽东他们走的,李特专门派了人来追的,但是毛泽东说了一句话:我们先走一步,你们以后也要沿着这条路来走,我们在那边等着你们。结果这句话不幸言中。张国焘带领部队南下以后,开始的时候确实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在四川省名山县百丈关战役中,歼敌15000人,红军战士牺牲8千人。这一仗打下来,红四方面军元气大伤,南下行动遭到失败,就只能又回到川西北地区。大家知道,川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且山高林密沟深,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因此红军在这个地方根本就待不住。张国焘曾宣告成立“第二中央”,声称原来的中央是非法的,并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的党籍,但最后他还是把“第二中央”取消了,被迫带领红四方面军和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及红一方面军的部分部队一同北上,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那么,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合了,红三方面军在哪呢?没有红三方面军。原来计划着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和粟裕、乐少华、寻淮洲率领的红七军团会合以后,改编为红三方面军。结果部队失利,改编红三方面军的计划落空。

会合以后,西路军的两万一千多人渡过了黄河,实行宁夏战役计划。

后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西路军打得非常惨烈,最后集体作出决定,让徐向前、陈昌浩两个人回延安给中央汇报情况。他们回到延安之后,毛主席见了陈昌浩,特别是见了徐向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回来就好。

剩下的西路军可以说是在没有根据地、没有援兵、没有武器弹药支持的情况下,在戈壁滩上和马家军的骑兵浴血奋战,打到最后,只剩下李先念率领最后一点残余部队,西出祁连山,到了星星峡,两万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447人。当时,很多西路军的将士被俘了,国共合作以后,把他们营救了出来。还有很多失散的红军,后来陆陆续续归队。但是,整个西路军的失败确实是一个非常惨重的损失,两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本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长期培养、经过了无数战火考验的部队,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在戈壁滩上失败。大家如果有机会到甘肃去,一定要去高台烈士陵园、倪家营子的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看一看。那里展出的很多照片是我们没有看见过的,一片一片全是西路军将士的尸体,甚至有的红军将士的头被割下来拿去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