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于都:多少人北上无音讯、多少人送夫上战场

2016-07-25 21:51:28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张贺铭] [责编:印奕帆]
字体:【

  7月23日,军报记者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唐山大地震40年了,难忘子弟兵》,文章用照片记叙了唐山从震后的一片废墟到今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版“知乎”Quora上,一个犀利、理直气壮甚至十分粗鲁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颜色革命?”

  一个上海姑娘用一张图片给出了答案:

  20年内,从一无所有到下面这样……收获了20300赞!

  40年、20年,这些伟大的成就从何而来?我站在江西于都的渡江大桥旁,于都河静静流淌,当地百姓说,80年前红军从这里出发时,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如今已经有三座大桥横跨于都河,闪耀的霓虹在两岸交相辉映。这是中国赣南一个普通县城的变迁,这个县城却因为是长征出发地而不平凡。

  80年前,于都河,600米宽的河面,8万6千人红军,分8路从这里出发,工兵分队接到命令要架5座浮桥,但桥板、绳索还缺很多,那时的于都周边无树可砍。

  听说红军缺木料,当地一个姓赵的老俵就要拆瓜棚,红军战士说:“瓜还没熟,不能拆!”老俵二话不说把瓜藤扯断了,自己把木料抱到了河边。还有一次,时任工兵部队指挥的王耀南(开国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看到老俵和征集木料的战士在大吵,以为因为征集木料和群众发生口角,马上跑过去安慰大爷:“老大爷,板子我们可以不要你的。”

  老俵一下急了,“红军战士前方打仗,连命都拿出来了,我献出几个棺材板算什么!”了解情况的王耀南赶忙拒绝老俵的好意,老大爷却说什么都不干,“别看我70多岁,身子骨还硬着呢,你们要不收这几块板子,就是说我不中用了!”王耀南没办法,只好答应下来。

  老大爷献的是棺材板,更多于都百姓送的是自己的丈夫、儿子送战场。我们采访了于都的长征源合唱团,合唱团成员多是红三代,很多人的父母是当年红军的遗腹子,他们的爷爷、姥爷走的时候,孩子才几个月大,他们害怕离别时的伤感,不敢和亲人见面,就托人捎个口信,“我出发了!”有的姑娘新婚第二天就送新郎去当红军,这一走千山万水,多年等待,最终换来的可能就是一张烈士证明:北上无音讯!

  他们不知亲人埋骨何方,牺牲在哪里!是寒冷的夹金山、还是无情的沼泽地……合唱团一名成员在广西演出时,在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无意中发现,战役牺牲的于都籍烈士就有1000多名,而自己姥爷的名字赫然在列,多年的追寻才找到答案。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参观纪念馆时,习近平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

  于都,长征从这里出发,红军出发的初心是为了人民,他们把人民的期盼打进了行囊。从红土地到黄土地,用血肉之躯践行信仰。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起长征:“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所以当你来到江西于都,你若问这里为啥这么美,因为这是红军队伍来过的地方。这里的山在说,水也在讲,这里是红军队伍出发的地方……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张贺铭;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