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这三年:当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2016-01-13 21:20: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梁江涛 王永娟] [责编:夏博]
字体:【

治国理政这三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独立成篇,令人耳目一新。就此,生态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道,构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成为治国理政的一大主题,它的关键词就是“变”。从片面的、功利的发展观向全面、科学的发展观转变;从粗放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主要关注数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单纯追求GDP到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转变。

决策层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十多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雾霾来袭,抢水风波,民众谈“污”色变,政府应接不暇。每一起污染事件都有着切肤之痛,成为全民的集体焦虑与共同的痛感。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绝非危言耸听,从决策层到普通民众,都对全方位、迫在眉睫破解环境问题形成共识。

从现实层面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决策者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策略,折射出顺应时势,与时俱进的务实之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发展的风向标。这三年,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星星之火,已然成燎原之势,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同时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来,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中,各地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执法,查处了一大批环境违法行为,对破坏环境资源罪等犯罪行为坚决绳之以法。全国环保部门通过开展环保综合督查、环保约谈等措施,使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新的环境形势下,要使环保法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必须从法制制度、行政手段、经济政策、科技创新、联防共治以及公众参与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就必须改革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使各级主政者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立足全局,步调一致;就必须亮剑非法排污行为,重拳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犯罪活动,破解企业赚钱、民众受害、社会买单的怪圈,让企业排污不再任性,真正将蓝天还给人民。

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色发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被列入“五大发展”,提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喊口号,不是做样子,而是要动真格的。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绿色化”,绿色化其实就是助推绿色发展的评价标准。这三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的最大看点,就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就是要引导与倒逼其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常态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与导航仪。

离任审计的看点不在如何“审”,而在于审计后的“惩”。要将审计结论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无缝焊接,确立生态效绩离任审计的后评价制度,将官员的责任捆绑到生态环境的战车上。“秋后算账”,要算到官帽上。要细化到每一片树林、每一条小河、每一次雾霾、每一项指标的量化考核,以严格的问责铁规明确,不管决策人职务是否变动、是否在职,都要承担与考核评价结果相应的责任。因决策失误导致自然资源严重浪费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必须追溯责任,惩戒到人。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正在搞试点,其效果值得期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时代的召唤,这是沉重的责任。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彰显中国对人类未来所担当的责任,体现顺应时势的科学精神。在“十三五”期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制度的引导与惩戒效应,使各级官员坚守生态底线,坚决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关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