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日根据地】谁藏奇兵于乡野?谁陷日寇于汪洋?

2015-09-02 22:08:2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鹏] [责编:刘艺]
字体:【

白洋淀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日电(见习记者 李鹏)燕赵自古便是慷慨悲歌之地。即便苦难,也苦得浪漫。抗战也是。就像我们都很熟悉的白洋淀雁翎队以及小兵张嘎。夏末秋初的白洋淀,天蓝、水清、苇绿、荷红。在白洋淀的富足祥和宁静里,当年抗日的故事,一天下来能听几十个。八年抗战里,河北沦陷早,承难多,但这里的人民百姓,没有一天真正屈服,鬼子没有得到一天安宁。广阔燕赵,陷住了倭寇妄图横行中国的脚步。

  国军败逃,八路填上

  七七事变后两个多月的9月24日,日军占领保定。

  日军占领保定并不容易。国民党集结了10万军队奋勇抵抗。战前,国民党军政当局紧急动员民众与官兵赶筑工事,挖掘了工程浩大的许多战壕和反坦克壕。有些长数十公里,宽五六米。燕赵人民以极高的抗日热情,奋力苦干,最终得以完成。

  但日军装备精良,推进迅速,国军很快陷入混乱。保定城下决战五天,日军动用3个师团,140余辆坦克、装甲车,260余门火炮,60余架轻、重轰炸机,我军奋勇抵抗,伤亡2万多人,终不支撤退。大公报说, “(保定城垣保卫战)抗战之激烈,牺牲之悲壮,在平汉线为最甚。”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国军迅速败退是必然的。地处抗日最前线的河北,几乎没有像样的军事设施。平津失守后,国民党准备把空军用于河北作战,才发现河北竟然没有一个军用机场及油弹准备。而参战部队武器十分落后,只配备步枪、刺刀、手榴弹“三大件”。此外,国军的作战方法陈旧,单纯阵地式防守。8月20日制定的《第一战区作战指导计划》指出:“各部队无论其任务为防守或机动,务求疏散之配置,必须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以达到步步为营能攻能守之要求,而增强国军之强韧性。”依据这一原则,战役指挥者把10万大军分成3条防线,部署在东西近20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与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突击一点,穿插迂回的作战方法相对比,失败无疑。同时,参战将领各有各的想法,部队内部派系林立,不能有效相互支持。所以,尽管爱国将士拼尽血肉之躯,结局仍是溃退,只能把百姓留给了日军的铁蹄。

  事实上,国军败退,燕赵大地的抗战不过刚刚开始。日军占城,他们还没有尝到的真正的苦头。燕赵大地流传了70多年的抗日往事,都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的。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便是雁翎队、小兵张嘎。

  保定会战后,日寇开辟了一条从天津到保定的运输线,企图运送战争物资支援扫荡,而位于水路交通线上的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遭遇了无情的蹂躏和抢掠。在共产党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健、区长李刚义的领导下,孙革、姜秃、赵保亮、邓如意等20多位打猎世家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正式诞生。这些游击队员使用的武器“大抬杆”火眼口上要插一支雁翎防止火药受潮,游击队便取“雁翎队”。而这支队伍也成长出了电影《小兵张嘎》中为全国广知的抗日小兵 “嘎子”。其原型,是雁翎队第三任队长赵波。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根据《白洋淀志》的记载,“抗战期间,‘雁翎队’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击毙、俘虏日伪军近千人。”雁翎队充分利用芦苇、水域和地形的优势,特别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枪未发而制胜,所以也有奇兵之称。战后,朱德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专程到白洋淀接见了“雁翎队”全体指战员,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

  白洋淀只是敌后战场的一个缩影。国军败退,日军进驻,共产党很快开辟敌后战场。在八年全面抗战里,沦陷区的大中城市、铁路、公路交通线均在敌后战场的包围和控制之下。共产党领导的兵民作战形式融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于一体,机动灵活,从无停止,在抗日根据地聚集起了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在回忆录中证实: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国民政府的影子也没有。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分析中日诸多要素,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毛泽东深入论述:“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也为白洋淀雁翎队的水上游击战所印证,这支队伍也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对毛泽东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

  当时的日本华北方面军说:中共军队“为了策应盟国方面的攻势,在军事、政治、思想各方面,再次开始积极的行动,并得到多数民众的同情,从而迅速扩大了势力”,“目前共军乘中国方面的力量薄弱,活动渐趋激烈”,并认为“为了适应大东亚决战的要求,迅速消灭中共势力,乃是当前急务”。

相关专题: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