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全差的都是临时工 谁之过?

公众期待能杜绝“出事就是临时工”现象,但这份蹊跷的考核结果,似乎并未跳出这怪圈。

2014-01-16 第488期

辛苦一年,年终被评为“最差”,“临时工”这个词已经彻底被毁了,不如改称“替罪羊”更为合适。只是这样的评选,对改进管理、提高城管工作水平有何意义?

武汉8000城管大考:最差城管均为临时工

武汉城管去年出台全国首部城管考核办法,在日前公布的首轮考核结果中,8000多名城管人员中排名最后十位的,全部是临时性质且没有编制的城管协管员。这10名协管员最终因考核不合格“丢了饭碗”。据武汉市城管委通报,排名后十位的城管人员考核不达标,有的是因为持续旷工,也有的是因为向商户索要财物。例如,武昌区城管协管周某经常迟到早退,去年连续两天无故脱岗;硚口区城管协管刘某连续3次检查不在工作岗位;洪山区城管协管赵某去年11月向违建户索要财物……为何“最差城管”没有“正式工”?武汉城管委法制处处长陈熙认为,相对于协管员,有编制的城管队员整体工作能力更强,素质更高。[详细]

咋这么巧:最差的全是临时工?

因为无编制,所以容易丢饭碗

“执法时冲在最前面的是他们,出事后背黑锅的是他们,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待宰的替罪羊吗?”其实,这个结果丝毫不让人感到惊讶,正因为他们经常冲在前面,才最容易得咎;也正因为他们是临时工,无编制也无话语权,所以很容易“丢了饭碗”。[详细]

临时工执法存在管理漏洞

10名“最差城管”全是临时工,无意中揭示了一个秘密,即现在走上街头、城管执法的有很多临时工,他们使用着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力,也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责任。按规定,协管员并无执法权,协管,协助管理,近乎搭一把手而已,为何成了执法主体?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管理漏洞?[详细]

正式工就不存在失职吗?

临时工犯错,正式工难辞其咎

临时工犯错,难道他们所在机构没有责任?按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赋予特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一定的执法权,但是,一旦其出现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必须承担后果和责任。该清退的不能只是协管员,那些负有管理之责的正式工,难道就不存在失职吗?[详细]

考核标准还有待检验

6000多名被考核的人员,仅有12人被考评为不合格,比例仅为0.2%不到。如此检出率,考评程序严谨么?指标合理么?为什么两个多月、6000多人的执法队伍,问题如此之少?而且,从被开除的临时工身上,我们看到这些人员所犯的问题多数为不遵守工作纪律,经常无故旷工、脱岗,或长期迟到早退,其中仅一人是收受执法对象财物。检出率之低、问题之少且轻微,难脱评比走过场之嫌疑。如果考核不抓真问题,不找出执法隐患,那么必定无法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如果日常的评比不动真格的,只是拿临时工凑数,那么未来将会发生更大更多的执法问题。[详细]

只有平等竞争,才能使能者上庸者让

应彻底打破在编人员的“铁饭碗”

临时工被开除,这已然跟工作能力、素质无关,而事关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彻底打碎在编人员的“铁饭碗”,才能破除正式工比临时工的“高人一等”。只有平等竞争,才能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真正优胜劣汰机制。评选可以给予群众一定话语权。工作成效固然是评判好与坏的一把尺,但群众口碑和意见也很重要,不能仅仅因为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就被评为最差,也要听听群众的声音,那些伤害群众的,不能成为“漏网之鱼”。[详细]

建立完善的上岗培训机制

评选“最差城管”也不能止步于辞退。成为“最差城管”,主观因素不外乎自身素质差,客观因素则可能是缺少岗位培训,缺少沟通机会。管理是一门学问,城管部门在评出“最差”的同时,也当反思自身管理方面的疏漏,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高城管队伍的职业素养。[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张云荻